庫爾斯克鐵礦床

學科:礦床地質學
詞目:庫爾斯克鐵礦
英文:Kursk iron deposit
釋文:超大型鐵礦。屬受變質沉積鐵礦床。位於俄羅斯的西南部,面積近15萬平方千米。地處俄羅斯地台的中部。成礦時代,屬古元古代晚期。礦體賦存於早前寒武紀庫爾斯克變質岩群中,礦帶延長600千米,呈北西走向,由許多鐵礦體組成。含鐵石英岩呈層狀,厚200~400米。600米深度以內的資源量,估計有2900億噸。礦床是根據磁異常發現的隱伏鐵礦,故又稱庫爾斯克磁力異常區鐵礦。工業富礦分布於次級向斜軸部含鐵石英岩的古風化殼中,是古代紅土化風化殼的殘積產物。呈面型和線型分布:面型富礦分布廣,呈層狀、鍾狀,產在含鐵石英岩的頂部,沿走向呈帶狀,儲量規模大;線型富礦分布有限,呈陡傾層狀和楔形礦體,規模較小。表生富鐵礦主要由假象赤鐵礦、鏡鐵礦、水赤鐵礦和菱鐵礦、石英組成,含鐵56%~62%。探明及預測儲量估計達820億噸。礦石孔隙度大,大多較疏鬆。此外,還有再沉積和沉積變質型及熱液交代富鐵礦。再沉積型的礫狀、角礫狀礦石,為坡積、洪積產物,通常分布於含礦層的最上部或地形低洼處;沉積變質富礦,具碳酸鹽化和磁鐵礦成分,分布於含鐵石英岩和下伏片岩接觸帶中;熱液交代富礦,通常產於個別礦床中的角礫岩化含鐵石英岩帶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