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庫爾斯克會戰](/img/4/6d8/nBnauM3X2gTNyMzN0YTOzkTMxITM1EDNzMDMwADMwAzMxAzL2kzL0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庫爾斯克會戰是1943年7月5日–1943年8月23日,蘇軍與德軍在庫爾斯克附近進行的防禦戰役和進攻戰役。史達林格勒會戰後,蘇軍將戰線向西推進600餘公里,在庫爾斯克附近形成一個突出部,使戰場形勢發生有利於蘇方的變化。為奪回戰略主動權,希特勒決定在庫爾斯克地區發動大規模進攻。蘇軍原打算在該地區乘勝進攻,但史達林獲悉德軍企圖後改變決心,決定以優勢兵力有計畫、有準備地暫時轉入防禦,殲滅、消耗德軍突擊集團,為蘇軍轉入反攻並進而轉入戰略進攻創造有利條件。
戰爭背景
![庫爾斯克會戰](/img/0/19f/nBnauM3XyczM0IDN2YTOzkTMxITM1EDNzMDMwADMwAzMxAzL2kzLy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曼施坦因的這次反擊造成的一個後果就是以庫爾斯克為中心的突出部的形成。在其北部,德國中央集團軍群控制了奧廖爾一帶。在其南面,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控制了別爾哥羅德地區。在突出部內的是蘇聯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蘇德雙方在此形成僵持,一場規模宏大的戰役即將展開。
戰爭企圖
德國:堡壘計畫
![庫爾斯克會戰](/img/6/a35/nBnauM3X3MDN4UzMxcTOzkTMxITM1EDNzMDMwADMwAzMxAzL3kzLw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哈爾科夫戰役的勝利使得德軍又充滿了信心,曼斯坦因希望通過一次主動進攻來殲滅蘇軍。庫爾斯克突出部很自然的成為他的首選目標。因為這個突出部猶如一個拳頭從蘇軍的戰線中延伸出來,其正面長約250英里,而底部卻不到70英里,曼斯坦因計畫通過一次南北兩翼協調的鉗形攻擊,合圍並殲滅整個突出部內的蘇軍重兵集團。並且這次戰役的成功將縮短德軍的戰線,使德軍部隊的機動性大大增加。曼斯坦因的計畫得到了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克魯格元帥和陸軍總部參謀長蔡茨勒上將的支持,但也遭到第9集團軍司令莫德爾上將和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上將的反對。反對是有理由的,1943年春,德國在東線坦克損失巨大。而且作為主力的3號、4號坦克已被證明不是蘇聯T34坦克的對手,而新一代5號豹式坦克和6號虎式坦克,月產量分別只有50輛和25輛,數量上與蘇軍相比明顯處於劣勢。古德里安認為對庫爾斯克的進攻將使坦克遭受很大損失,他的改編裝甲兵的計畫也將破產。希特勒對此也猶豫不決,他曾對古德里安說“自從我開始考慮這次進攻,我一直心情不好”。但最終希特勒還是決定採納曼斯坦因的計畫,他於4月15日發布第6號作戰命令,決定德軍以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聯合發動一個鉗形攻勢以摧毀在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蘇聯軍隊。作戰代號為“堡壘”。
“堡壘”作戰按計畫應於5月4日發動,但由於這年雨季結束的較晚以及德軍準備上的不足,作戰計畫不得不一再延期。在5月份的一次討論“堡壘”計畫的會議上,第9集團軍司令莫德爾上將帶來了一疊航空照片,這些照片顯示了蘇軍在德軍計畫的進攻路線上,已經構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莫德爾認為進攻的最佳時機已經失去了,蘇軍已經恢復了元氣,“堡壘”計畫應該放棄。希特勒再次顯示出猶豫,但在克魯格、蔡茨勒和曼斯坦因等的堅持下以及對於“閃電戰”的自信,“堡壘”作戰最終被確定在7月5日發動。
蘇聯的計畫
![庫爾斯克會戰](/img/a/b2b/nBnauM3X0QzM5QDO1cTOzkTMxITM1EDNzMDMwADMwAzMxAzL3k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在前沿陣地,蘇軍精心地設計他們的防禦,構築了數道防線,防禦縱深超過100英里,整個防禦體系由大量互相緊密配合的戰壕、鐵絲網、反坦克火力點和反坦克溝壕以及雷區組成,在德軍最可能的進攻方向上,聚集了大量的兵力和火力。
兵力部署
德軍兵力及部署
![庫爾斯克會戰](/img/f/dae/nBnauM3XzQjNxIDO5cTOzkTMxITM1EDNzMDMwADMwAzMxAzL3k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第4裝甲集團軍下轄第52步兵軍、第48裝甲軍和第2黨衛裝甲軍共22.4萬人,925輛坦克,704門火炮;右翼的肯普夫集群,擁有10個師,12.6萬人,344輛坦克和25門火炮。此外,還有約20個師部署在上述各突擊集團的翼側。第4、第6航空隊的航空兵負責支援陸軍。這樣德軍的進攻總兵力達到90餘萬人,火炮和迫擊炮約1萬門,坦克和自行火炮2700輛,飛行2050架。德軍為這次進攻還投入了大量新式兵器包括“虎”式、“豹”式坦克和“斐迪南”火炮,以及“福克沃爾夫190A”式戰鬥機和“漢克爾129”式攻擊機。
蘇軍兵力及部署
蘇聯T-34/85坦克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北部,正對著德中央集團軍群方向的是羅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軍,包括第70、第13、第48、第60、第65集團軍以及第2坦克集團軍,總兵力達71.1萬人,1.1萬門大炮和迫擊炮,1,785輛坦
![庫爾斯克會戰](/img/0/e8a/nBnauM3XyIjNzIDOzgTOzkTMxITM1EDNzMDMwADMwAzMxAzL4k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在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的後方是科涅夫的草原方面軍,它的任務是當前方兩個方面軍形勢吃緊時,向它們提供增援,而一旦庫爾斯克防線被德軍突破,它將成為最後一道防線,而當蘇軍轉入反攻時,它將提供新鮮的兵力。該方面軍轄第4、第5近衛集團軍、第27、第47、第53集團軍、第5近衛坦克集團軍、第3、第5、第7近衛騎兵軍、第4近衛坦克軍、第1、第3近衛機械化軍。總兵力為57.3萬人,8,510門大炮和迫擊炮,1,639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這樣蘇方三個方面軍對德國第9和第2集團軍、第4裝甲集團軍和肯普夫集群在兵力上占2.4比1的優勢,在坦克上占1.9比1的優勢。此外,索科羅夫斯基的西方方面軍、波波夫的布良斯克方面軍以及西南方面軍的第57集團軍和第2坦克軍也被部署到了庫爾斯克地區,以應付隨時可能出現的複雜局面。在軍工方面,到了1943年,搬遷到遠東的蘇聯軍火工業終於開始達到並超過戰前水平,同時英美等西方的援助也開始大量抵達。
雙方將領
德軍
埃里希·馮·曼施坦因
京特·馮·克魯格
赫爾曼·霍特
瓦爾特·莫德爾
漢斯.賽德曼
羅伯特·里特爾·馮·格萊姆
蘇軍
格奧爾吉·朱可夫
康斯坦丁·羅科索夫斯基
尼古拉·費多羅維奇·瓦圖京
伊萬·科涅夫
戰役過程
一個個被認為德軍可能發動進攻的日子都平安地渡過了,兩個月來前線顯得十分平靜,時間到了7月4日夜,在突出部南部的蘇近衛第6集團軍捕獲了德軍第168步兵師的一個士兵,他供認德軍即將在第二天開始進攻,7月5日凌晨,在突出部北部的蘇第13集團軍俘虜了一個德軍德國第6步兵師的中士,他也供認德軍將在幾小時之後發動進攻。為了打亂德軍進攻步驟,蘇軍於5日凌晨率先向德軍陣地實施了炮擊,庫爾斯克會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德軍的進攻
![庫爾斯克會戰](/img/8/5fb/nBnauM3X0QjMyETO4gTOzkTMxITM1EDNzMDMwADMwAzMxAzL4k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南線
蘇軍的炮擊完全出乎德軍的意料,造成很大損失,雖然比原計畫推遲了3個小時。但德南方集團軍群的第4裝甲集團軍仍然按部就班地發起了進攻。在損失36輛坦克後,德軍艱難的越過了蘇軍的反坦克雷區,猛攻蘇第67近衛步兵師的防線,面對德軍3個師的進攻,蘇第67近衛步兵師難以低擋被迫後退,瓦圖京於是把方面軍預備隊調了過來,以期能把德軍擋在第二道防線外。但不幸的是德軍還是於6日在蘇軍第二道防線上打開了一道缺口,並強渡了佩納河。
由於德軍的進攻比預計的要猛烈的多,瓦圖京被迫取消了原定於7月6日的反攻,而將計畫用於反攻的第1坦克集團軍的部分坦克布置在防線後方以支援步兵進行防守,部分坦克布置在側翼打擊德軍。這一天,德國空軍出擊了超過1000架次,完全壓制住了蘇聯空軍。經過一天激戰,雙方都受到了很大損失。
在6日傍晚,瓦圖京向華西列夫斯基請求增援,後者在得到最高統帥部的同意後,立即把草原方面軍第5近衛集團軍的第2和第10坦克軍353輛坦克調往沃羅涅日方面軍。同時瓦圖京接到史達林親自打來的電話,要求他不惜一切代價,阻止德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南部的突破。在7日的戰鬥中,德軍只向前推進了數公里,未能達成突破蘇軍防線的任務。第二天,德軍仍然頑強地繼續他們的攻勢,而瓦圖京也在計畫反攻,為此他向最高統帥部請求把草原方面軍的第5近衛坦克集團軍和第5近衛集團軍調給他指揮,他的請求很快就被批准了,但這些部隊需要幾天的時間才能到達。在制空權的爭奪上,通過7、8兩日的空戰,蘇聯空軍也逐漸扭轉了劣勢,完全奪取制空權只是時間問題。
![庫爾斯克會戰](/img/b/1d3/nBnauM3XwEzN3cTOxkTOzkTMxITM1EDNzMDMwADMwAzMxAzL5k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戰後很長時間,史學家們一直認為在1943年7月12日蘇德雙方共有1500餘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在普羅霍羅夫卡激戰,普羅霍羅夫卡坦克大戰也因此被認為是人類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坦克戰,並聞名於世,成為一個傳奇。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量資料的解密,尤其是冷戰的結束,前蘇聯資料的公開,使得研究者們發現這次坦克大戰的規模要比原先認為的小得多,雙方直接參戰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也只有約600輛。其中德軍不到200輛,蘇軍約400輛。7月12日晨,戰鬥打響,蘇德雙方幾乎是同時發動了進攻,開始時,德軍“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優勢明顯,而蘇軍T-34坦克的76毫米炮在同樣距離下無法對德軍造成威脅,因此蘇軍坦克開足馬力以最高速度沖向德軍。希望能接近德軍的坦克,發揮T-34機動性的優勢來戰勝笨重的“虎式”坦克。在衝鋒過程中,蘇軍坦克付出了慘重代價。當雙方接近後,戰鬥變得更加慘烈,坦克一輛一輛地被摧毀,但在被毀的坦克旁,雙方的坦克兵仍在互相射擊,甚至互相肉搏。戰鬥一直持續到傍晚,最後因雙方都精疲力竭才停了下來,而戰場上到處都是坦克殘骸和屍體。
在這天的坦克大戰中德軍雖然以相對較小的損失,摧毀了更多的蘇軍坦克,但他們卻沒能攻占普羅霍羅夫卡,而隨後源源趕到的蘇軍援兵使他們的防線將更加堅固。
北線
在北線,蘇軍的炮擊也使德軍的進攻比計畫推遲了2個半小時,在幾十分鐘的炮火準備和空中轟炸之後,德第9集團按計畫開始了進攻。
莫德爾為了把蘇軍的注意力從德軍的主攻方向上引開,先在左翼以3個步兵師實施佯攻,但被蘇軍阻止住了。在主攻方向,德軍集中了4個裝甲師和3個步兵師的兵力,經過激烈的戰鬥,他們突破了蘇第13集團軍的第一道防線,艱難地向前推進了5公里。但在兩翼,蘇軍頑強地守住了陣地。在地面激戰的同時,雙方的空軍也在進行激戰,這一天德軍出動了1000架多次,蘇聯空軍也出動了600餘架次。雙方戰至5日終了時,德軍只向前突破不足10公里,卻至少損失了70輛坦克。
![庫爾斯克會戰](/img/b/6e1/nBnauM3XwEDO4czN4kTOzkTMxITM1EDNzMDMwADMwAzMxAzL5kzL3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7月7日凌晨,德軍再一次發動了進攻,企圖奪取交通樞紐波內里,戰鬥是異常激烈,德軍數次攻入市區,但都被頑強的蘇軍趕了出來,而蘇聯空軍經過激戰,奪取了庫爾斯克北部地區的制空權,從此給德國地面部隊以很大威懾。
戰鬥到7月8日,德軍雖給蘇軍造成很大損失,但蘇軍依靠數量上的優勢,堅守住了陣地,在波內里城內,德軍付出慘重的代價後,占領了大半個波內里,但蘇軍仍控制著市內一些重要據點,使用德軍無法繼續推進。7月9日莫德爾以300輛坦克向蘇軍陣地發動了最後一次進攻,結果仍然是一無所獲,此時德第9集團軍的攻擊能量已耗盡,莫德爾被迫在10日轉入防禦。
根據1943年1月卡薩布蘭卡會議精神,英美聯軍於1943年7月10日,在義大利西西里島實施登入作戰。由於義大利的局勢的變化,德國在該地區的兵力無法抵禦西方盟軍的進攻,同時,庫爾斯克會戰不僅看不到勝利的希望,而且在奧廖爾突出部的德第9集團軍有被切斷後路,重蹈史達林格勒德軍覆滅的危險。希特勒決意終止“堡壘”計畫,抽調東線的兵力去義大利。7月13日他召集克魯格、曼斯坦因等人到他的 “狼穴”總部開會,宣布這一決定,由於中央集團軍群現在糟糕的局勢,克魯格贊同希特勒的決定,但曼斯坦因則強烈地反對,他認為蘇軍已是強弩之末,只要多堅持一下德軍就能取得勝利。基於對曼斯坦因的信任,希特勒雖然終止了“堡壘”計畫,但他同意曼斯坦因繼續在南線進攻。
但曼斯坦因對蘇軍實力的判斷是相當錯誤的,其多次進攻均未能達成目標,而此時庫爾斯克北部以及義大利的局勢卻日益惡化,這促使希特勒最終取消了進攻,德軍於7月17日開始後撤,到23日,雙方基本恢復了交戰前的態勢。
蘇軍的進攻
奧廖爾戰役
![庫爾斯克會戰](/img/4/d55/nBnauM3XzYTN3gzMyADM0kTMxITM1EDNzMDMwADMwAzMxAzLwAzLz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此時蘇聯空軍也完全控制了制空權,法國“諾曼第”航空大隊也在庫爾斯克上空與蘇聯空軍並肩作戰。面對坦克和兵力都占優勢的蘇軍,莫德爾無力阻止其進攻,他意識到失去奧廖爾只是時間問題。7月16日,莫德爾向希特勒請求放棄奧廖爾將德軍後撤至“哈根”防線,但被希特勒否決。到了7月25日,墨索里尼下台,義大利退出戰爭的跡象已經十分明顯,希特勒需要從東線抽調兵力去義大利,而奧廖爾突出部的德軍也面臨被蘇軍合圍的危險。在莫德爾和克魯格再一次請求後撤後,希特勒最終同意棄守奧廖爾,並調第2黨衛裝甲軍去穩定義大利的局勢。
7月31日德軍向布良斯克方向的“哈根”防線撤退,撤退途中,德軍實行了殘酷的焦土政策。8月5日蘇軍攻克了奧廖爾,並繼續追擊退卻中的德軍,10日解放了霍特涅茨,15日進入卡拉切夫,至16日蘇軍的進攻基本結束,戰線逐步穩定了下來。
在奧廖爾戰役中,蘇軍殲敵20萬人,坦克1044輛,火炮2402門,並向西推進了150公里,拉平了庫爾斯克防線,但卻未能完成戰前制定的合圍並殲滅德中央集團軍群的計畫,同時蘇軍的損失也是巨大的,傷亡429,890人,損失坦克2,586輛,火炮892門,飛機1,104架。
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戰役
在南線,當德軍在7月23日和蘇軍脫離接觸時,史達林便要求蘇軍立刻發動反攻,但朱可夫認為經過連續的艱苦戰鬥後,在發動攻勢前,蘇軍應進行必要的補充和修整,這樣蘇軍把進攻的日期最終確定在8月3日,這次作戰的代號以七年戰爭中俄國名將“魯緬采夫”的名字命名。擔當此次進攻任務的是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草原方面軍,總兵力為90萬人和2,800多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而此時曼斯坦因還認為蘇軍已經瀕臨崩潰,取消“堡壘”作戰是錯誤的決定。這使得德軍對蘇軍的進攻完全沒有準備。
![庫爾斯克會戰](/img/2/d76/nBnauM3XzATOwgTO1ADM0kTMxITM1EDNzMDMwADMwAzMxAzLwAzL4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在6、7兩日,由於蘇軍坦克隊前進很快,而步兵忙於清除被包圍的德軍,蘇軍的坦克部隊和步兵已開始脫節了。曼斯坦因希望抓住蘇軍這個弱點,他開始有計畫的撤退以贏得時間來集結兵力,等蘇軍進攻能量逐漸消耗後,實施反擊。此時瓦圖京對形勢十分樂觀,他認為德軍已到了崩潰的邊緣,他命令前線坦克部隊繼續進攻,切斷哈爾科夫至波爾塔瓦的鐵路線,阻止德軍逃脫。
![庫爾斯克會戰](/img/4/296/nBnauM3XwYjM3kjNwEDM0kTMxITM1EDNzMDMwADMwAzMxAzLxAzL1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戰鬥到8月17日,雙方都遭受了巨大損失,德軍的反擊雖然給蘇軍以重創,但曼斯坦因卻沒有力量進一步擴大戰果,而蘇軍數量上的優勢再次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們很快又恢復了進攻。其後德軍的反攻再也沒能給蘇軍造成威脅。19日蘇軍攻抵哈爾科夫西面的烏德河北岸,並於20日強渡烏德河,在南岸建立了橋頭堡。攻打哈爾科夫的戰鬥異常激烈,強大的蘇第5近衛坦克集團軍最後只剩下了50輛坦克。22日晚蘇第53集團軍率先攻入城內,德軍開始全面撤出哈爾科夫,退向第聶伯河的防線,沿途他們破壞了所有公路、鐵路和橋樑,污染了水源、焚燒一切農作物,毀壞了建築物。蘇軍於23日收復哈爾科夫。
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戰役中,蘇軍殲敵約20萬人,自身損失也達255566人,坦克1864輛, 火炮423門,飛機153架。
戰爭結果
![庫爾斯克會戰](/img/a/024/nBnauM3X3YjMyEDOyEDM0kTMxITM1EDNzMDMwADMwAzMxAzLxA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戰爭影響
庫爾斯克會戰中,德軍30個精銳師包括7個坦克師被擊潰,損失兵力50萬人,損失坦克約1,500輛,損失火炮約3000門,損失飛機2300架。會戰的失利使納粹德國永久性地喪失了戰場主動權,此後德軍再也沒有在東線發起有威脅的攻勢。蘇軍也為庫爾斯克會戰付出了慘重代價,損失兵力80多萬,損失坦克6,064輛,損失火炮5244門,損失飛機1716架。但會戰的勝利使蘇軍從此獲得了戰場的主動權。這次會戰後蘇軍又向德軍發動了連續攻勢,收復大量失地,在11月解放了基輔,同時蘇軍的各級指揮員也在戰火中迅速成長起來,指揮藝術也越來越成熟,最終使蘇軍不僅在數量上超過德軍,在質量上也超越了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