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木勒”節的由來
一九八五年五月十九日,多瑞寶、色熱等十多位老同志因事相聚在何廣成家裡。事畢,大家意猶未盡,談古論今,暢所欲言。交談中涉及最多最集中的莫過天達斡爾族苦難的過去和今日的幸福這一主題。當談及苦難的過去,老人們自然回顧了 遼亡後 契丹一部遷徙 黑龍江中、上游的艱辛、清朝時期達斡爾勁旅征戰、戍邊的悲壯、解放前達斡爾族人民在“三座大山”和民族歧視雙重壓迫下的慘痛。老人們深情地說,開發了黑龍江、嫩江流域,橫刀立馬去出征、去戍邊、在黑暗的舊社會奮力拚搏,在社會主義大家庭中幸福地生活。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達斡爾族的發展史都與柳蒿芽有著極為特殊的關係和難以割捨的情愫。所以,大家一致倡導,為了牢記過去的苦難,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吃水不忘打井人,幸福不忘 毛主席,永遠跟著共產黨,搞好達斡爾族的兩個文明建設,應當將民間的、自發的、鬆散型的採集柳蒿芽的民眾性活動,創辦成有組織的、緊密型的向廣大人民民眾進行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民族、增強團結、共同發展教育的並具有娛樂、休閒性質的節慶活動,非常必要,與會老人一致贊同。
當即商定六日後舉辦“梅里斯城鎮地區達斡爾族第一屆‘庫木勒’節”。聚會結束前,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達斡爾族詩人——色熱即興演唱了自己創作的“烏欽【達斡爾語uqn,相當於漢語的 詞,可用於演唱】”。《贊庫木勒》:達斡爾人喜歡吃“庫木勒”,已有悠久的歷史。儘管它的顏色不那么艷麗奪目,它卻拯救了一個曾陷入窘境的民族。過去採擷“庫木勒”是為了充飢,現在烹調“庫木勒”是為了品嘗。災難深重的達斡爾族人民,永遠跟黨向前進。可以說,此詩其情切切,其意深深,把達斡爾族人民喜食柳蒿芽的原由和舉辦節慶活動的宗旨、要義做了充分的表達。
“庫木勒”節活動的內容
“庫木勒”節活動的主要內容:首先,組織者致詞,講明舉辦“庫木勒”節活動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在要求達斡爾族人民同全區其他兄弟民族一道歡度節日的同時,通過品嘗柳蒿芽來咀嚼昔日的苦澀,品味今朝的甘醇。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把家鄉梅里斯建設好;接著是外地來賓代表講話;最後具有達斡爾族特色的文體活動同時展開。
“庫木勒”湯——達斡爾族飲食文化之一
“庫木勒”——柳蒿芽,是一年生 草本植物, 菊科、 蒿屬,主要分布在我國的 東北、 日本、 前蘇聯的 西伯利亞等地的河谷岸散見於其他地區水草豐盛的地方。達斡爾人食用“庫木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超過三百年。過去,達斡爾人為了生存和發展積累了很多吃野菜的經驗,吃的野菜品種主要有:“庫木勒”——柳蒿芽,“莽格熱則”——粘根菜,“洪格熱”——野山蔥,“曼齊”——小根蒜,“可日勒”——灰菜等。其中,達斡爾族人最愛吃的獨具風味,祛病健身。據有關資料記載,柳蒿芽,具有很高的醫藥價值。它可補中益氣,健脾強胃、滋陰降火、利尿通便等。據說,國外,已用它研製抗癌藥物。因此,柳蒿芽不但倍受達斡爾人的青睞,而且越來越多的兄弟民族同胞對柳蒿芽也由不認可到逐漸接受,甚至於發展到不吃就想的程度。
尤其是在 清朝,征戰頻仍,狼煙四起,達斡爾族男子半數戰死疆場,給家庭造成不幸和貧困;在舊社會,由於三座大山的壓迫和民族歧視,達斡爾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曾經在危難時刻,這綠色的小精靈——柳蒿芽拯救了數以萬計達斡爾族人民的生命。這個民族從此便與其結下不解之緣、生死之緣。每當五月,春風習習、綠草如茵、百鳥歡唱。達斡爾人族婦女頭包毛巾、腰扎圍裙,三五成群、走出村屯,到江河湖畔、溝邊壕沿,採集柳蒿芽。她們邊采邊唱,喜笑顏開、盡情歡樂。采完回家後,她們就把混在柳蒿芽中的雜質清除、清洗乾淨、放在鍋里用開水焯,焯好撈出放在涼水中泡,邊泡邊撈,用手擠好、剁碎,以下見莖為好。爾後,攥成團以備食用。若調湯、加油、鹽和少許辣椒油與肥腸或排骨或土豆等單燉即可,有條件的若與 鯰魚燉之,其味道格外鮮美,此為吃法之正宗。現在,齊齊哈爾一帶的達斡爾族人能在每年五月中旬至六月中旬的一個月內品嘗到新鮮的柳蒿芽。他們為了經常食用,有的人家把柳蒿芽曬乾後貯藏起來備用,這種方法較原始;有的人家把柳蒿芽用開水焯後攤開曬乾貯藏備用,這樣處理過的柳蒿芽燉出來的湯顏色鮮嫩;還有的人家乾脆把用開水焯過的柳蒿芽攥成團,放進冰櫃里凍上,這樣調出的柳蒿芽湯即鮮嫩又好吃,與新鮮的柳蒿芽相差無幾,而且可以常年食用,方便快捷,不失為家常自用或待客的一道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