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東街

府東街

隨著太原經濟的騰飛,為帶動太原市東西方全面發展,順應城市發展要求。府東街於2009年開始東延改造。府東街東延道路工程為太原市政府2009年實施的一項重點道路建設項目,該工程西起建設北路,東至經園路,全長2.4公里,道路規劃寬度為50米,備受市民關注。

名詞釋義

任何專用名稱,都必須有一個相對的穩定性,山名如此,水名如此,地名如此,街巷名稱自然也不應
例外。但是,任何專用名稱,都會有變化,不可能始終如一,山名如此,水名如此,地名如此,街巷名稱
也不例外。通過對這些專用名稱的研究,追尋其得名之由,演變過程,不僅是了解事物發展的需求,也是
研究某事、某地歷史演變的途徑之一。太原的府東街就是一個名稱變化較多的街巷,從它的名稱變化中,
我們可以了解其歷史蹤跡的端倪。據《永樂大典·太原府·官署》中曾載:“太原府署,在舊新寺街。”
可見,明初太原府衙門,是建在原來叫做“新寺街”的一條街上。另據《陽曲縣誌》載,洪武年間太原知
府胡維建府署於此,即新寺街(今已拆的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至省級機關幼稚園一帶)。可知明初太原府
衙門是新建,非沿用元代冀寧路署。從這兩點又可以得出府東街之名是隨著太原府衙署建成後,命名於府
衙之東一段街巷的。

歷史介紹

而這段街巷在府東街得名之前叫做“新寺街”。逮於明宣宗朱瞻基登臨帝位,便新設
了“巡撫”一職。山西省的巡撫衙門便駐建於太原府先衙東的府東街東段北側,即今山西省政府大院。因
巡撫別稱“撫院”,巡撫署亦稱“院署”,府東街位於院署之西,遂更名“院西街”,俗稱“院門口”。
辛亥革命之後,明清兩代的巡撫衙門,成為山西軍政府的首腦機關都督署,於是院西街又更名為“都督府
西街”。而今府東街的中西段,即當年的龍王廟街、道門前街等合併,改稱“都督府東街”。未幾,都督
府東街和都督府西街的名稱均廢,分別復名原稱。1955年,將原府東街、龍王廟街、道門前街,合併為一
條街,統一以府東街命名。1960年,府東街橫穿天地壇諸街,打通取直,直達五一路。1980年又拆除一些
民房,併合一些小巷,將府東街延伸至建設北路,大東門街隨之消失,成為府東街的一部分。府東街遂由
原先的一條長不及百米、寬僅10餘米的小巷,演變為今日的通行大道,成為太原市區東西走向的主要交通
幹道。時下的府東街,仿佛一條飄逸的彩帶,鑲嵌在太原城的腹地。它連通了南北走向的城區大動脈解放
路、五一路、建設北路,成為汾河東畔太原城區的棋盤形街格線局中的樞紐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