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1963年9月,大蓋、五莊兩區合併為店子區。
1964年改稱店子人民公社。
1981年更名為店子街人民公社。
1984年7月,實行政社分開,取消人民公社,建立鄉人民政府。店子街公社改為店子鄉。
1998年2月18日,撤銷店子鄉、北宋鄉,合併設立北宋鎮。
行政區劃
截至1991年,店子鄉轄店子街、趙家莊、柳行高家、陳家、北朱家、吳苟李家、桑竹馬家、西李家、西朱家、西尹王莊、東尹王莊、雙堂高家、雙堂李家、大蓋家、半壁店子、小郭家、常家、南樓、莊家、胥家、小胡家、大胡家、東孫家、大田家、道庵梅家、大王家、西孫家、貴李家、肖王、宗寺廟、朱家、殷家、東潘家、戴家、許家、沙窩於家等37個自然村,32個村民委員會,鄉政府駐地店子街。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店子鄉位於利津縣境南部,地處縣城西南3公里處,距縣城3公里。因鄉機關駐店子街而得名。東臨利津鎮,東南靠黃河,西與北宋鄉接壤,南臨南宋鄉,北接前劉鄉界。總面積40.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店子鄉境內地勢平坦,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最高點海拔10.1米。
地質
店子鄉東部西部多沙土花斑鹼地,西南部及西部是沙土地。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店子鄉地下有石油,勝利油田於1978年開採。
土地資源
店子鄉境內土地資源豐富,截至1991年有耕地2.8萬畝,人均耕地2畝。
人口民族
截至1986年,店子鄉有3307戶,14348人。 1991年末,店子鄉總人口為14801人,其中男7355人,女744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18人。均為漢族。1991年內,全鄉人口出生率為14.19‰,人口自然增長率5.94‰,人口計畫生育率達93.8%,獲利津縣“人口目標責任書”考評二等獎。
交通
店子鄉有瀝青公路去利津城,西去北鎮。 濱(州)海(港)公路由西南向東北斜穿而過,將全鄉劃分為面積基本相等的東南和西北兩大部分。1991年全鄉實現了村村通公路,交通運輸便利。
經濟
第一產業
店子鄉以農業為主,小麥、玉米、棉花、水稻、高粱為主要作物,大豆、地瓜、花生次之。
1985年糧食總產625萬公斤,平均畝產262.5公斤。
1991年,店子鄉有耕地2.8萬畝,農業機械230台,總動力2000千瓦。有楊水站6座,水利乾渠10條,支渠160多條,全長60公里,各種涵閘105座,水利設施配套。全部土地能灌能排。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等。1991年進行農業綜合開發,新開挖溝渠44條,清理疏通溝渠20條,擴建公路5條,總計動用土方60萬方。1991年全鄉糧食總產7797噸,其中小麥總產4489噸,獲全縣“夏糧生產二等獎”。全鄉植棉15100畝,總產皮棉14290擔,比1990年的11700擔增產2590擔,湧現出了許多植棉大戶。1991年農業總產值達1373萬元。 全鄉有林地2913畝,其中果園788畝,林木覆蓋率達8.9%。大牲畜存欄1642頭,豬存欄2016頭,羊537隻,家禽16430隻。灘涂養蝦700畝,產對蝦25000公斤,全鄉林牧漁業產值達157萬元。
第二產業
截至1985年,店子鄉鄉辦企業有鐵木社、建築隊、農機站、油坊、麵粉廠、縫紉組、工藝美術廠等,1985年總產值15.3萬元。
第三產業
1985年,店子鄉有供銷社、商店、理髮店、肉食品站等服務業。
社會事業
教育
解放前,店子鄉境有國小11處,學生400名。私人中藥鋪1處。1985年有國中2處,國小30處,學生2481名。
醫療衛生
解放前,店子鄉境有私人中藥鋪1處。1985年店子鄉有衛生院1處,醫護人員18人,向尾聲時37個,鄉村醫生60人。
文化事業
1985年,店子鄉還有廣播放大站、文化站等文化設施。
基礎設施
宮家乾渠向北流經鄉境5公里,支渠配套,可灌溉土地1萬多畝。 灌排條件方便,東部有宮家引黃灌渠,西部有“褚官河”,中部有宮家引黃閘“四幹流”。1991年,全鄉有排灌溝渠200多條,水利設施齊全,排灌工程配套,全部土地都能得到灌溉,發展農業生產潛力很大。 1991年,店子鄉有楊水站6座,水利乾渠10條,支渠160多條,全長60公里,各種涵閘105座,水利設施配套。全部土地能灌能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