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述
為害對象:為害幼魚
本病又名“打粉病”,在我國東部和南方一些省中流行,尤以丘陵、山區的池塘養魚中較多見。主要為害幼魚,發病後死亡率較高,冬片魚種和2齡以上成魚也曾報告因患此病而死亡的病例。
病原
病原為嗜酸卵甲藻(Oodiniumacidophilum),是一種寄生性單細胞藻類。
症狀
發病之初,病魚在池中成群擁擠在一起,並分成小群在水面轉圈式環遊。病魚的背鰭、尾鰭和背部出現白點,體表黏液增多。隨著病情的發展,白點迅速蔓延到全身,肉眼觀察,容易誤診為小瓜蟲病,但仔細檢查,可見白點之間有充血斑點,以尾部尤為明顯。病情後期,魚體上白點堆積並聯結成片,魚身像包裹了一層米粉,故稱打粉病。此時病魚多呆滯於水面,遊動遲緩,停止攝食,最終死亡。
發病規律
本病發生於酸性水(PH5-6.5)魚池中,放養密度大,魚池水淺而又投餵不足,魚體偏瘦弱的農村山塘養魚最易患此病,水溫22-32℃時均可發生,以春、秋兩季為主要發病季節。
防治方法
不論是預防和治療,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向池中施放生石灰,每1/15公頃用10-20千克,每隔1周到10天施放1次,以調節水質,促使卵甲藻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