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都乎鄉麻扎村

年都乎鄉麻扎村,位於黃南州同仁縣。是一座反映新疆東部伊斯蘭文化背景下村落格局形態的典型代表。

基本信息

黃南州同仁縣年都乎鄉麻扎村
麻扎村對研究伊斯蘭文化和乾旱少雨的沙漠綠洲文化的形成、發展有著重要的實物資料意義。
在麻扎村內保存有大量維吾爾民族的傳統民居,全是黃黏土生土建築,均是土木結構,有的是窯洞,有的是二層樓房結構,底層為窯洞,上層為平房,屋頂留方形天窗;有的窯洞是依山依坡掏挖而成,有的窯洞是用黃黏土土塊建成。其特點是經濟實惠、冬暖夏涼、造型美觀。家家戶戶由彎曲和深淺不一的小巷相連,即使從屋頂走也可達到串門的目的。古老民居的門窗都很古樸,但又蘊藏了深厚的文化。門框上刻有各種紋樣的木雕門鐺,有花卉形狀、幾何形狀和果實形狀。窗框窗格上的紋樣也是多種多樣,都反映了個人的喜好.甚至從門窗的不同製作中,讓人推測出房屋主人過去的職業、愛好或地位。
麻扎村的先民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和生存需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巧妙地利用黃黏土造房,並採用了砌、壘、挖、掏、拱、糊、搭(棚)等多種形式,集生土建築之大成,是至今國內一座保存完好的 生土建築群,堪稱“中國第一土莊”。
吐峪溝千佛洞據調查,是吐魯番地區現存於高昌時期最早、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石窟群。曾發現西晉元六年(296)的《諸佛要集經》寫本以及前秦甘露二年(360)沙門靜志寫的《維摩經義記》等佛典千佛洞窟密度大,種類較多,有禮拜教、僧房、講經堂、禪室。現存有編號洞窟46個,其中9個洞窟壁畫保存較好。溝東區東南第4號窟較為完整,存“廣毗大王”等幾處題記,字型與羅布淖爾晉簡書法完全一致。石窟分正方或長方兩種形制。作正方形穹廬頂,中心設高壇基,四壁有弧度,與中原晉墓形制相近。窟頂畫蓮花,四周畫條幅,條幅中畫立佛之象。穹隆頂外四隅畫有千佛,分左、右、後三壁。壁畫分上、中、下三層,中層畫佛本生故事,上層畫千佛,粗線條畫人物輪廓,圖上有漢文題記;有的窟中央鑿出中心柱,有左右甬道,分前、後室。窟頂有卷頂、套斗頂、穹窟頂等。壁畫題材主要是因緣佛傳圖、立佛、千佛、七佛、禪僧和本生、供養等。佛裝及所繪人物用墨線勾輪廓,具有中原北方地區石窟的某些特點。東南區4號洞窟開鑿時間較早,保存亦較好,窟內塑立佛像,繪坐旨、千佛及天王像等,並繪兩壁畫,側耳室尚存“僧知空”的漢文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