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歷史
低山丘陵區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成立於2005年3月,2006年9月被列為平頂山學院校級重點實驗室,2007年12月被河南省林業廳批准為廳級重點實驗室,2008年10月得到平頂山市政府支持,成為市級重點實驗室,2010年7月成立低山丘陵區生態修復院士工作站,2011年5月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河南省林業廳與平頂山學院三方簽約合作共建,2011年12月獲批為河南省博士後研發基地。科研建設
研究方向
據2014年官網顯示,實驗室有低山丘陵區生態系統退化機理和水土保持效應研究、低山丘陵區林-草-畜-土立體循環生態農業研究、礦區生態系統受損機理與恢復技術、低山丘陵區植物資源高效利用及基因工程育種4個研究方向。下設分室
- 土壤生態環境研究室
土壤生態環境研究室主要致力於土壤水分、土壤理化性質、土壤動物、土壤微生物、土壤水土流失、土壤重金屬污染及生態修復技術與套用等多方面的研究。
據2014年官網顯示,實驗室有研究人員8人,其中博士4人。以及全自動凱氏定氮儀、TOC、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原子螢光分光光度計等大型儀器設備。
- 植物生理生態實驗室
植物生理生態研究室主要致力於植物回響非生物逆境脅迫的生理機理及調控措施;植被對環境變化的多尺度生理生態回響和適應對策;不同環境梯度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機制及其保護途徑;植物水分、養分高效利用的生理機制;植物抗逆高效的化學調控機理和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等方面研究。
據2014年官網顯示,研究室有研究人員8人,其中博士4人。以及全自動氣象觀測儀、攜帶型光合儀、全站儀、樹木莖稈截流系統、植物氣穴研究系統、根系分析系統、植物冠層分析儀、生物顯微鏡、葉綠素螢光儀等大型儀器設備。
註:圖冊資料來源
- 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據2014年官網顯示,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占地面積約400m2,共設有1個準備實驗室、1個DNA操作室、1個RNA操作室、1個基因工程操作室、和2個組織培養室。
有固定科研人員6人,其中博士3人,碩士3人。實驗室設備條件良好,擁有實時螢光定量PCR儀、Millipore純水處理系統、全自動凝膠成像分析系統、Eppendorf移液槍、Sigma台式冷凍離心機、Retsch組織破碎儀、超低溫冰櫃、超淨工作檯、人工氣候箱等一系列現代儀器設備。
以低山丘陵區生態修復為主線,本實驗室主要選擇適合在低山丘陵區推廣種植的各種林木、花卉、中草藥等為研究對象,著重開展生態植物資源的高效繁殖、重要基因定位、功能基因挖掘、轉基因及分子生理生態等方面的基礎與套用研究,為低山丘陵區生態環境修復工程的科學高效實施提供有效材料保障和技術支持。
科研成果
據2014年官網顯示,實驗室的學術團隊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8篇,其中被SCI和EI收錄25篇,主編及參編教材與專著4部,承擔科研項目100多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22項。獲河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獲河南省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獲河南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7項,平頂山市科技進步二等獎9項。2010-2013年初,文禎中帶領科研團隊在堯山、平頂山以及南陽寶天曼等豫西南低山丘陵地區,野外實地調研了108個不同植被類型的樣地。通過研究,科研團隊揭示出低山丘陵生態系統退化機理:人類對森林植被的亂砍濫伐、對礦產資源的過度開採、對荒山的過度墾耕、對土地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景觀破碎化和水土流失是生態系統退化的主要原因,氮素和水分的流失是限制低山丘陵區植被生長與恢復的主要因子。
實驗室副主任劉沛松提出,以豆科牧草作為先鋒植物和鄉土樹種作為主要生態修復樹種,是實現低山丘陵區生態恢復與重建的重要形式,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也有利於野生動物的繁衍生息。為此,科研團隊在魯山昭平湖低山丘陵區建立了“低山丘陵區生態修複試驗與示範基地”,長期開展林草複合模式最佳化和水土保持效應的研究,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科研團隊的研究成果在當地較大面積示範推廣後,創造產值約1000萬元。
註:圖冊資料來源
科研基地
科研隊伍
科研人員
據2014年官網顯示,實驗室有教學科研人員28名,其中院士3人,教授8人,副教授5人,講師15人,其中博士14人,碩士11人。外聘院士
蔣有緒:中國科學院院士,森林生態學家,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研究及其網路化、規範化的奠基人,博士生導師。兼任《林業科學》等多個重要學術刊物的副主編或編委。國家氣候委員會委員,IGBP 中國委員會、SCOPE 中國委員會委員。
劉嘉麒:中國科學院院士,火山地質與第四紀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地質和地球物理研究所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亞洲湖泊鑽探科學指導委員會副主席,國際第四紀研究聯合會地層學專業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主任,中國火山學會副理事長。
尹偉倫: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學、森林培育學家,植物生理學教授。先後擔任北京林業大學副校長、常務副校長、校長等職務;中國工程院農學部主任;北京市科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楊樹委員會主席;中國植物委員會常務理事。
學術委員會
職務 | 姓名 | 職稱 | 單位 | |
---|---|---|---|---|
低山丘陵區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成員 | 主任委員 | 蔣有緒 | 研究員 |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
常務副主任 | 文禎中 | 教授 | 平頂山學院 | |
副主任委員 | 劉嘉麒 | 研究員 |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 |
尹偉倫 | 研究員 | 北京林業大學 | ||
李小建 | 教授 |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 ||
辦公室主任 | 楊風嶺 | 教授 | 平頂山學院 | |
委員 | 丁榮耀 | 高級工程師 | 河南省林業廳 | |
朱延林 | 研究員 | 河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 ||
光增雲 | 教授級高工 | 河南省林業廳 | ||
李良厚 | 研究員 | 河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 ||
余新曉 | 教授 | 北京林業大學 | ||
宋宏偉 | 研究員 | 河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 ||
楊風嶺 | 教授 | 平頂山學院 | ||
屈凌波 | 教授 | 河南工業大學 | ||
楊喜田 | 教授 | 河南農業大學 | ||
羅襄生 | 高級工程師 | 河南省林業廳 | ||
范國強 | 教授 | 河南農業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