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聲韻

平聲韻

在詩詞中,句尾押韻有壓平聲韻和仄聲韻。 平聲即陰平、陽平,仄聲是上聲、去聲。壓陰平、陽平韻的是平聲韻,壓上聲、去聲的是仄聲韻。

概念

平聲韻,是漢語中讀音為平聲的單字歸類。古今韻書都對漢字讀音作了分類,凡劃入平聲的,都稱為平聲韻。“平聲”是漢字聲調的一種,與“仄聲”相對應。

古代音韻學將漢字分為四聲(如平水韻):平、上、去、入。在這裡,平,就是平聲,與上聲、去聲、入聲相對應。

現代漢語也將漢字分為四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這與古代的劃分不區別,主要是古今語音變化造成的。

平聲韻的主要特點是發聲比較平和。唐宋時期,為了科舉需要,當時政府開始大規模修纂韻書,以作為用字標準。平聲韻是古韻類中最大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平水韻”中,平聲分為上平聲、下平聲,這是因為平聲字多,為了便於排列,分成上下兩卷,平聲下卷,並不表示上下平聲有讀音上的區別。

在現在漢語中,陰平、陽平,都屬於平聲。

演變

平聲韻部

上平聲15韻

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聲15韻

一先二蕭三餚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鹹

平聲韻話題

在“平水韻”上平聲中,“東”、“冬”等字都只是韻的代表字,它們只表示韻母的種類。至於“東”、“冬”這兩個韻(以及其它相近似的韻)在讀音上有什麼分別,現在我們不需要追究它。我們只須知道:它們在最初的時候可能是有區別的。後來混而為一了,但是古代詩人們依照韻書,在寫律詩時還不能把它們混用。起初是限於功令,在科舉應試的時候不能不遵守它;後來成為風氣,平常寫律詩的時候也遵守它了。

在《紅樓夢》里,有這樣一段故事:林黛玉叫香菱寫一首詠月的律詩,指定用寒韻。香菱正在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的時候,探春隔窗笑說道:“菱姑娘,你閒閒吧。”香菱怔怔答道:“閒字是十五刪的,錯了韻了。”這一段故事可以說明近體詩(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或格律詩,是中國講究平仄、對仗和叶韻的詩體。)用韻的嚴格。

韻有寬有窄:字數多的叫寬韻,字數少的叫窄韻。寬韻如支韻、真韻、先韻、陽韻、庚韻、尤韻等,窄韻如江韻、佳韻、餚韻、覃韻、鹽韻、鹹韻等。窄韻的律詩是比較少見的。有些韻,如微韻、刪韻、侵韻,字數雖不多,但是比較合用,詩人們也很喜歡它們。

詩韻

做詩所依據的韻書,一般指《平水韻》,平、上、去、入四聲一共106韻。韻頭不同而韻相同的字如乾、滿、南、嘆可以互相押韻,這些互相押韻的字放在同樣的位置上就構成詩韻。任何詩歌都要求押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對於押韻的限制多與少、嚴與寬的不同而。這也是詩歌同其它文學體裁的最大分別。

共有106個韻:平聲30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律詩一般只用平聲韻

現平聲韻

現代漢語的讀音系統,採用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制定的語言文字規範。舊體詩創作,一般採用中華詩詞學會制定的“中華新韻”,該系統將漢字分為十四個韻部,每一部中都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同一韻部中的陰平、陽平,就是該部的平聲,可以在一首詩中作為押韻的字。

古平聲韻

平聲,古漢語的第一聲,現代漢語國語的第一二聲。

平聲韻,國語中屬於平聲的韻母。

詩歌中一般指押平聲韻的字。

如《登鸛雀樓》二、四句末字“流”“樓”,

《夜雨寄北》一、二、四句的“期”“池”“時”,都是押平聲韻的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