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糶”二字出於范蠡。他主張在谷價過高時出售糧食,谷價過低時收貯糧食。這樣市場物價就會穩定,貨物就不會缺乏。其後,李悝也提出“平糶”的主張:“大熟則上糴,三而舍一(餘四百石中,糴三百石),中熟則糴二,下熟則糴一。使民適足,賈平則止。小飢則發小熟之所斂,中飢則發中熟之所斂,大飢則發大熟之所斂而糶之。故雖遇饑饉水旱,糴不貴而民不散,取有餘以補不足也。”(《漢書・食貨志》)亦即政府在熟年收購糧食,在荒年拋售糧食,收購或拋售糧食的數量,視熟、荒程度而有等差,以穩定糧食價格。《管子》輕重篇中也有與李悝的平糴說相似的理論。西漢宣帝(公元前74年―公元前49年)時耿壽昌建議在邊郡設常平倉,於谷賤時增價收谷,谷貴時減價售谷。其後平糶法即稱常平倉法,並推廣到內地。中國歷代封建王朝對此制度雖然時有興廢,但它始終成為中國封建時期的重要經濟政策之一。從宋代(960―1279年)開始,又常將常平倉儲存的穀物貸給民戶,博取利息,已失李悝平糴說的原意。
相關詞條
-
平糶、平糴論
為了發展農業生產,戰勝自然災害,增加朝廷稅收,李悝根據“平糴論”的思想頒布了“平糴法”。“平糴法”利用經濟槓桿來協調不同年景時的糧食價格,一舉解決了豐年...
平糶、平糴論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平糶平糴論
平糶平糴論是主張國家運用糧食的收購 (糴)或拋售 (糶) 來調節市場供求關係,以穩定糧食價格,安定人民生活的思想。春秋末計然 (或范蠡“計然之術”) 提...
-
經濟思想
經濟思想,最初見於管仲的重工商與四民分業論。管仲,公元前685 年至前645 年在齊國當政,相齊,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的第一個霸主。
李悝的重農抑商‍ -
經濟思想[經濟學詞語]
管仲的經濟思想最著名的就是四民分業分居論,關於這點,《國語·齊語》載:桓公曰:"成民之事若何?"管子對曰:"四民者,勿使雜處,雜處則其言嚨(雜亂),其事...
管仲的重工商與四民分業論 孔丘的利民、富民思想 范蠡"農末俱利"的經濟思想 -
中國古代價值、價格思想
中國古代價值、價格思想 - 先秦至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歷代思想家及史籍中對於形成商品貴賤原因的認識及調節物價的主張。
中國古代價值、價格思想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先秦經濟思想
先秦經濟思想,中國在秦統一以前的經濟觀念和學說的產生、演變和發展。在年代上,它可以分為殷周、春秋和戰國三個時期。在學術思想發展上,起先書在官府,只有官學。
先秦經濟思想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中國古代價值,價格思想
中國古代價值、價格思想 - 先秦至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歷代思想家及史籍中對於形成商品貴賤原因的認識及調節物價的主張
-
鴟夷子皮
推行平糶法和漢代設"常平倉"都是這一思想的發展與實踐。因此,"平糶"思想...的主張,符合中國傳統思想中經商求誠信、求義的原則。 [3] 思想成就...,在這一主導思想的指導下,他提出了富國強民的國防戰備觀: 知斗則修備,時用...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人物評價 軼事典故 親屬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