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縣洪水泉清真大寺

平安縣洪水泉清真大寺

洪水泉大寺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占地面積6.3畝,為一四合院式古典建築群落,現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大門開在南側,進大門即是外院,宣札樓的下層作為二門,同時,由此將全寺的中軸線轉向大殿。內院正面即是大殿5間,包括前卷棚、中大殿、後窯殿3部分,大殿有斗拱、八字牆等。大殿的左側為阿訇宿舍,後為水堂子,因地勢關係水堂子在高台地上,並通到阿旬宿舍的上層,因此阿訇宿舍也正好修成樓房。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平安縣洪水泉清真大寺
地址:青海省平安縣洪水泉鄉
郵編:8106O1

簡介

洪水泉大寺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占地面積6.3畝,為一四合院式古典建築群落,現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大門開在南側,進大門即是外院,宣札樓的下層作為二門,同時,由此將全寺的中軸線轉向大殿。內院正面即是大殿5間,包括前卷棚、中大殿、後窯殿3部分,大殿有斗拱、八字牆等。大殿的左側為阿訇宿舍,後為水堂子,因地勢關係水堂子在高台地上,並通到阿旬宿舍的上層,因此阿訇宿舍也正好修成樓房。樓房建於1939年。在大殿的右側低地上修有經學堂。在大門外院的東端為國小校,所以該寺由3個院落拼成.
如此市置純係為了地形的窄長以及北高南低的緣故。宣禮樓建築很古老,斗拱的製作保持了清代鼎盛時期的形制,這與後來過分裝飾化、刻板化不同,而是非常靈活、富於變化的。它上、中、下3層各不相同,而是愈高窟靈活,愈華麗。禮拜大殿的前卷棚即是大殿的前出席,不另作屋頂,與大殿用同一個敬山單檐十字脊的殿座,使整個大殿很有起伏變化,同時,也充分顯露出後窯殿的重要性。
大殿用單檐,後窯殿用重檐,而前面宣禮樓則用三重檐,使整個寺院建築感到不單調呆板,大殿外周圍牆及基座也是有輕有重,處處不苟地砌起。後牆中部修成影壁,也起了寺院建築很好的收尾處理作用。寺院的小木作裝飾等也極精美可觀,如宣禮樓的六角形網狀窗欞,大殿的隔門雕刻等,全是難得的精品。最為精緻的則是後窯殿內部壁面及天花,全是用木刻鑲成的。

壁面分作兩部分處理,上部作天宮樓閣式,有平坐欄桿、隔門、斗拱,上承天花藻井;下部全用隔門式的屏風,門心雕刻出各種山水花卉,裙板雕刻壽字,最下須彌座也雕滿各種博古等紋樣。米哈拉布部分則使用極為光滑的木平板,襯托出花紋的豐富美麗,邊緣裝飾卷草等花紋。所有小木方框以及花紋雕刻全部都做得精美細緻,但是絕不使用一點的油漆彩畫,而是露著淡黃褐色的木板本色、只是用雕刻的精美來顯現藝術效果。
該寺精美的磚雕更不是一般建築上所能得見的,它充分顯示了我國青磚磨雕後,所呈現的優美的質感及線、面所組成的美麗紋樣。如迎門的磚影壁,在向門的一面,整個用六角形繡珠式的花瓣雕成,華麗大方的氣氛,令人如入花叢、大門左右八字牆上也是布滿了青磚磨雕,那些花卉瓣紋,當陽光照射時,所形成的柔和韻律,使人百看不厭。還有卷棚左右的桶於牆上、八字牆上的磚雕,也當屬國內少見的精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