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場子村

平場子村

平場子村隸屬施甸縣水長鄉,是水長鄉政府所在地,從村委會到鄉政府所在地1公里,道路為砂石路200米,柏油路800米,交通方便,距施甸縣城27公里,東鄰小官市村,南鄰水長村,西鄰永保三村,北鄰隆陽蒲漂鎮雙河村。

基本信息

1、雲南省施甸縣水長鄉平場子村

全村國土面積23.18平方公里,海拔158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雨量1000毫米,主要作物有玉米、烤菸、蠶桑、大麥等。全村常用耕地面積1530畝,人均耕地0.71畝,林地面積14519.1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22.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24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530畝(其中:田463畝,地1067畝),人均耕地0.71畝。主要種植玉米、烤菸、大麥、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14519.1畝,其中經濟林果56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8畝。主要種植板栗、甜柿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520畝。水面積50畝,其它面積18150.9畝。有建築用的石灰石和砂石礦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四通”通路、通電、通電話、通電視。全村167戶通自來水,有326戶飲用井水,有32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66.87%)。493戶通電。有4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農戶433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1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42戶(分別占總數的63.8%和49.49%)。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砂石路和柏油路,進村道路為砂石路,村內主幹道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有集貿市場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12輛,拖拉機23輛,機車12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50畝,有效灌溉率100%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4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5戶,建有小水窖442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廁、改廚、改廄)的農戶343戶。全鄉有4個自然村通自來水;有1個自然村通有線電視;有5個自然村通電話;有5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4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0戶居住於其它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65.0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28.76萬元,占總收入的49.79%,畜牧業收入268萬元,占總收入的25.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938頭,肉牛380頭,雞3793隻);林業收入35萬元,占總收入的3.96%;第二三產業收入118.32萬元,占總收入的23.67%;工資性收入44萬元,占總收入的3.47%。農民人均純收入2524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9.5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3人,在省內務工200人,到省外務工195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93戶,共鄉村人口2770人,其中男性1444人,女性1326人,其中農業人口2029人,勞動力1520人。該村居民以漢族為主,漢族2757人、少數民族13人(其中彝族3人,白族2人,哈尼族3人,傣族2人,佤族1人,景頗族2人)。 到2009年底享受低保265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數1418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鄉衛生院,衛生室面積為40平方米(暫借村委會房子),有鄉村醫生4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0.8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人畜混居的農戶375戶,占農戶總數的76.69%。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226平方米,擁有教師25人,距離鄉中學1.0公里。目前整個村委會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89人,其中小學生328人,中學生161人。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8個黨小組,共有黨員244人,黨員總數中男黨員212人,女黨員32人。該村黨支部2001年—2007年先後6次受到鄉黨委表彰,2002年6月受到中共保山市委“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領導小組,中共保山市委組織部表彰為先進村黨支部。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副支書組成,下設田房等13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53人。

2、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瓦渡鄉平場子村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隆陽區瓦渡鄉,地處瓦渡鄉西邊,距瓦渡鄉政府所在地9.00 公里,到鄉道路為彈石路,交
通方便(不方便),距隆陽區29公里。東鄰瓦渡村,南鄰丙麻鄉,西鄰漢莊鎮,北鄰打坪村。轄周家、清水溝、石門坑、等12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494 戶,有鄉村人口2120 人,其中農業人口 2120 人,勞動力 1219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19 人。
全村國土面積 18.49 平方公里,海拔 1,850.00 米,年平均氣溫 22.00 ℃,年降水量 1,010.00 毫米,適合種植 玉米、烤菸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1,583.32 畝,人均耕地0.8 畝,林地 5,000.00 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31.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17.00 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583.32 畝(其中:田310.00 畝,地 1,273.32 畝),人均耕地 0.75 畝,主要種植 玉米、烤菸 等作物;擁有林地 5,000.00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400.0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1.14 畝,主要種植 泡核桃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45.00 畝,其中養殖面積 0.00 畝;草地 0.00 畝;荒山荒地 0.00 畝,其他面積 21,106.68 畝。有 花崗石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 230 戶通自來水,有 115 戶飲用井水,有 146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29.74%)。有491戶通電,有 0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329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0%和67.01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269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236 戶(分別占總數的54.79%和48.07%)。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彈石 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 9.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9.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0輛,拖拉機21輛,機車7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310.00 畝,有效灌溉率為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00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264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7 戶;建有小水窖 407 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32戶。全村有0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6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2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210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279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91 戶,共鄉村人口 2108 人,其中男性1052 人,女性1056 人。其中農業人口 2108 人,勞動力 1480 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白族 1人,僳僳族 2人,其他民族0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1923人,參合率91.22%;享受低保7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9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2 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9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0 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0個,人畜混居的農戶 485 戶,占農戶總數的 98.78%。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 15,000.00 平方米,擁有教師 10人,距離瓦渡中學9.0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20人,其中小學生259人,中學生61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 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482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1,619.38 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 0.00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 0.00 元(勞均 0 元)。年末集體總收入 0.00 萬元,有固定資產 0.00 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0.00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政務、財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