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社火

平台社火

平台社火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是一種融合裝扮,造型,技巧表演的民俗藝術。解放前之三台城為潼川府及附郭三台縣兩級政府治所,有府衙門(今梓州賓館)和縣衙門(今縣府大院)。

簡介

當然,相應主管陰司鬼情的城隍亦是兩級:府城隍廟在學街,縣城隍廟在東學巷。清明節前後,農曆七月十五及十月初一,為例行之城隍會期。天旱求雨,也免不了抬起專供遊街的城隍雕像,巡行全城,甚是熱鬧。一行由半副鑾駕作先導,迴避、肅靜兩道大牌之後,張日月翡翠扇、持瓜斧戟□,大鑼大鼓,嗩吶高奏,儀仗威嚴。隨後是穿草鞋,披孝布,八字須、戴尖頂高帽,握勾魂牌之白無常吳二爺。高帽正中豎寫“正在拿你”或“見吾有喜”。與吳二爺並排走著斜端肩膀,著黑衫,持鐵練,煙容滿面之雞腳神。

傳承與發展

屆時,北街護聖寺(今工商局駐地)扎就雙層彩船,長5米餘,由三十來個漢子抬行於市。船沿遍掛錦幔,插蓮花燈。船內載戲裝男女,分別扮飾《放裴》、《踏傘》、《秋江》、《五台會兄》、《攔馬》等劇中人物。尤為奇特的是縣南90里河嘴場(今安居鎮)城隍會之“社盒(火)平台”。其地鹽灶林立,毗連蓬溪、射洪,有□江航運入涪,自漢唐以來為縣之糧倉與食鹽果帛集散地,商業發達,文風鼎盛。抗戰中,外省人赴彼任職營生者不少,交流民俗,土人所稱“彩盒平台”乃至“社盒”,實為四川化了的北方春秋社日全民同慶之“社火”活動——在當時射洪則稱為“平台高亭”。

其它相關

“亭”者,特鑄之鐵桿也。桿腳方形或六角形,固定於局部墊板加厚且鑿有相應孔洞的方桌之中。鐵桿中部及上端彎曲,將有孔之靴襪各一、彩褲管一、袍服袖一,由亭頂直貫桌上,由居下層之演員套此衣著,隱去鐵桿。再以底跟穿孔之弓鞋錦襪緞褲,填些敗絮作假足,縫綴於兵器傘槳等道具之上。假足中段鐵桿微彎,固定厚二寸許,其大如碗之圓形木板,立劇中人於其上。用窄布縛其雙足至股,罩褲管,更以丁字形鐵條接亭端,綁束小演員胸背,以防跌倒。復施偽足於另一褲管,系腰間作後踢或騰飛之勢。上層演員多坤旦,羅裙飄逸,把偽足掩蓋得天衣無縫。彩盒抬行,人物兩層,立於呂布畫戟刃尖之貂蟬,站在韋馱金剛杵端之白蛇,綠裙敷灑蔣士隆傘沿之瑞蓮……雖顫顫巍巍,卻神態怡然,令觀眾蜂擁尾隨,嘖嘖驚嘆某家兒女竟練就如此神功!!安居鎮農曆五月十八城隍會之高台社火,由7里外道教勝地雲台觀起駕,抬的是該觀閻王十殿特製的木雕城隍夫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