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文筆塔

常州文筆塔

文筆塔位於紅梅公園南端,始建於南朝齊高祖蕭道成建元年間(479-482年),已有1000餘年歷史。名建元寺,俗稱塔下寺,後改稱太平寺。太平寺塔因巍冠郡中,形似文筆,又稱文筆塔,被常州文人視為筆魂。塔寺歷經興廢,宋代詩人楊萬里有“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陽惟照一塔孤”的詩句。現塔為美籍華人劉璧如等資助,於1982年11月修復對外開放。1992年,共接待中外賓客151·5萬人次。

詳細介紹

座落於紅梅公園的文筆塔是一座具有神奇傳說色彩的古塔。該塔建於南齊建元年間(公元480-482年),原為太平講寺塔,迄今己有1500餘年歷史,相傳每當塔頂有祥光騰現,常州地區必有文人中狀元。北宋大觀年,常州一地中進士53名,占1/5強,據說皇帝下令改太平講寺塔為文筆塔,因此,該塔便成了常州文人心目中的筆魂,每次上京趕考前必未登塔祈禱。自塔建成後,常州先後出現了十五位皇帝,九名狀元,一千三百三十三名 進士,還湧現出了一大批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優秀人才,因而就成為常州文化的象徵。這也就是文筆塔的來歷。該塔高48.38米,底層外徑為9.58米,塔身為磚木結構,七級八面,每層有拱門,中有旋梯環繞而上,登塔遠眺,全城的景色將盡收眼底。 文筆塔造型優美別致,體態輕盈,風格獨異,在古塔中獨樹一幟。 文筆塔歷經滄桑,幾度廢興。一九八一年在愛國人士劉國鈞先生的遺孀劉鞠秀女士及其子女的資助下,古塔修葺一新。一九八八年又修復了“文筆夕照”景區,這是以文筆塔為主體,融納常州各個歷史時期的典故、傳說、文物等構成的富有江南園林風韻的景區,它是常州人文薈萃的象徵和縮影。宋代詩人楊萬里“題太平寺詩”中有“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陽惟照一孤塔”句,這就是"文筆夕照"景名的由來。景區中有許多詩情畫意的景點,塔之東區以“硯池”為中心,四周圍有墨香棚、碑廊、文思橋、文筆樓、夢筆軒、夕佳亭、待月亭、塔碑、星聚橋和牡丹台等建築,塔之西區以塔影池為中心,圍以觀賞文筆塔倒影的塔影山房,象徵“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的知音舫,紀念常州古城奠基人季扎的季子亭,瞻仰抗元高僧萬安和莫謙之的袈裟塔等景物,幽雅別致,令人陶醉。 塔之北區是筆架山,意即筆魂之架。山腳下有嘉賢坊,進賢坊,榮賜亭和狀元樓(刻有自唐代起常州九名狀元之名錄)等景物,點出了延陵季子的賢德風範。

建築構造

該塔高48.38米,底層外徑為9.58米,塔身為磚木結構,七級八面,每層有拱門,中有旋梯環繞而上,登塔遠眺,全城的景色將盡收眼底。 文筆塔造型優美別致,體態輕盈,風格獨異,在古塔中獨樹一幟。 文筆塔歷經滄桑,幾度廢興。塔園內古蹟眾多,東院有筆架山、文筆樓、硯池、塔碑,西院有塔影山房、知音肪、季子亭、袈裟塔、塔影橋、紅梅閣等。

歷史變遷

始建於南朝齊高祖蕭道成建元年間(479-482年),文筆塔歷經滄桑,幾度廢興。一九八一年在愛國人士劉國鈞先生的遺孀劉鞠秀女士及其子女的資助下,古塔修葺一新。一九八八年又修復了“文筆夕照”景區,這是以文筆塔為主體,融納常州各個歷史時期的典故、傳說、文物等構成的富有江南園林風韻的景區,它是常州人文薈萃的象徵和縮影。

公交信息

火車站乘11路可達,春秋淹城乘坐80路可達,青楓公園乘坐游1可達,中華恐龍園乘坐B12可達。另外乘坐220、23、903、53、78、78A到天寧寺站下車即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