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絛蟲

帶絛蟲

大型個體,體長1000-1200毫米,最大寬度7毫米,共有1000-2000個節片。生殖孔位於節片的邊緣中部。頭節近方型,有4個吸盤。睪丸數約300個。卵巢由左右兩瓣組成。子宮具15-30個兩側分支。卵與六鉤蚴均呈球形。體呈淡黃色。由牛帶絛蟲(牛肉絛蟲)的成蟲寄生於人體小腸引起的寄生蟲病。人是其唯一終宿主,孕卵節片隨糞便排出後,為中間宿主黃牛、水牛等吞食後,在其體內形成囊尾蚴,人們進食不熟的帶囊尾蚴的牛肉後受感染。絛蟲沒有消化系統,沒有口及腸,而是通過皮層直接吸收食物,它比吸蟲的更為突出,微毛的存在增加了吸收的表面積。

牛帶絛蟲

TaeniasaginataGoeze

俗名牛帶蟲。

國內分布於青海、西藏、廣西、貴州.國外分布在世界各地區。

為世界性分布,其成蟲主要寄生在人的小腸,幼蟲寄生於黃牛、水牛、羊、鹿等動物的肌肉內。當牛食草時吞食蟲卵後,卵在其十二指腸內孵化為六鈞蚴蟲,該幼蟲穿過腸壁隨血流或淋巴管,帶至肌肉,兩個月後發育為牛囊尾蚴。人吃未煮熟含有牛囊尾蚴的牛肉而被感染。在人體內三個月左右即可變為成蟲。

為牛帶絛蟲病的傳染源,在歐洲流仟甚為嚴重、在我國華北等地也時有感染。熟食牛肉即可杜絕此病發生。

由牛帶絛蟲(牛肉絛蟲)的成蟲寄生於人體小腸引起的寄生蟲病。成蟲較豬帶絛蟲為長,孕卵節片也較之為長。人是其唯一終宿主,孕卵節片隨糞便排出後,為中間宿主黃牛、水牛等吞食後,在其體內形成囊尾蚴,人們進食不熟的帶囊尾蚴的牛肉後受感染。牛帶絛蟲病的臨床症狀與豬帶絛蟲病相似,僅在鑑定患者糞便中節片後才能區分。吡喹酮、氯硝柳胺或檳榔加南瓜子驅蟲有效。

帶絛蟲帶絛蟲

豬帶絛蟲

Taeniasolium

11

扁形動物門絛蟲綱多節亞綱圓葉目帶絛蟲科

危害

豬帶絛蟲屬人畜共患的寄生蟲。幼蟲也可侵入人體。豬帶絛蟲的成蟲寄生在人的小腸中,中間寄主為豬故得名。被寄生的豬肉通稱“米豬肉”、“豆豬肉”或“珠仔肉”。人是該蟲唯一的終宿主。成蟲寄生於人的腸道,可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瀉或者便秘等症狀。如果囊尾蚴寄生於人體,其危害性比成蟲大得多,嚴重者導致死亡。吡喹酮、氯硝柳胺或檳榔驅蟲有效。輕度感染囊尾蚴的豬肉要經無害處理後才能出售,但是肉的質量大大降低;感染嚴重的豬肉必須銷毀。

外部形態

帶絛蟲帶絛蟲

成蟲白色帶狀,全長為2m一4m,有700—1000個節片(Proglottid)。蟲體分頭節(scolex),頸部(neck)和節片3個部分。頭節圓球形,直徑約為lmm,頭節前端中央為頂突(rostellum),頂突上有25~50個小鉤,大小相間或內外兩圈排列,頂突下

有4個圓形的吸盤,這些都是適應寄生生活的附著器官。生活的絛蟲以吸盤和小鉤附著於腸黏膜上。頭節之後為頸部,頸部纖細不分節片,與頭節間無明顯的界限,能繼續不斷地以橫分裂方法產生節片,所以也是絛蟲的生長區。節片愈靠近頸部的愈幼小,愈近後端的則愈寬大和老熟。依據節片內生殖器官的成熟情況可分為未成熟節片(Inmmatureproglottid)、成熟節片(matureproglottid)和孕卵節片或稱妊娠節片(gravidProglottid)3種。未成熟節片寬大於長,內部構造尚未發育。成熟節片近於方形,內有雌雄生殖器官。孕卵節片長方形,幾乎全被子宮所充塞。

體壁與營養

絛蟲的體壁與吸蟲的基本相同,不同點是在皮層的表面具有很多微毛(microtriches),能增加表面積。絛蟲沒有消化系統,沒有口及腸,而是通過皮層直接吸收食物,它比吸蟲的更為突出,微毛的存在增加了吸收的表面積。在皮層內具有大量的線粒體,這表明吸收可能需要能量,可能有主動運輸(activetransport)的過程。皮層也可通過寄主的酶促進食物的消化作用。絛蟲吸收的營養物主要以糖原的形式儲存於實質中。通過厭氧呼吸以獲得能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