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範教育

師範教育

師範教育,培養師資的專業教育。包括職前培養、初任考核試用和在職培訓。始於1684年法國拉薩爾於蘭斯創辦的教師訓練機構。1695 年德國法蘭克於哈雷創設教員養成所。之後,德、奧各地出現短期師資訓練機構。此種形式遂為西方其他國家所仿效。1794年秋,法國臨時議會通過法令,1795年1月在巴黎設公立師範學校。1808年法國政府撥款,1810年在原巴黎師範學校基礎上成立高等師範學校,並與巴黎大學建立組織聯繫。1845年改為巴黎高等師範學校。

基本信息

重要性

各個國家和民族的人民文化科學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各級各類學校教師的水平。興辦師範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項基本建設。

西方一些國家,如德國、法國在17世紀末已成立了一些訓練教師的機構。到 18世紀 60年代工業革命以後,隨著教育的普及、學校的大量設立,正規的師範教育在西方各國得到了迅速發展。起初的師範教育都屬於中等教育性質。隨著各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師範教育逐步發展到高等教育範圍。在師範學校,特別是高等師範學校的教學計畫里,除了設定普通文化基礎課和專業課外,還設定教育課程。其中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教育見習及實習等方面的課程。

中國的中等師範教育 1904年 1月13日,清政府頒布的《奏定學堂章程》(“癸卯學制”),將師範學堂分為初級師範學堂(中等教育性質)及優級師範學堂(高等教育性質)兩等,修業年限共為 8年。初等師範學堂培養國小師資,招收高等國小堂畢業生,修業5年。1907年頒布《女子學堂章程》,改變了過去師範學堂不許女子入學的規定。辛亥革命後,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公布《師範教育令》、《師範學校規程》,將初級師範學堂改稱師範學校,修業年限仍為 5年。1922年,師範學校修業年限由 5年改為 6年,其中前後兩段可以分別設立,稱為前期師範學校和後期師範學校。接著又把後期師範定名為師範學校,招收國中畢業生,修業年限3年。前期師範為簡易師範學校, 招收高小畢業生,修業年限 4年。

1927 ~ 1949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人民政權對師範教育很重視。1932年中央蘇區成立了中央列寧師範學校,徐特立任校長;同年又成立了閩瑞師範學校。1937年,陝甘寧邊區成立了魯迅師範學校,後改名為邊區第一師範。至1941年,陝甘寧邊區已有 5所師範學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對師範教育進行了有計畫的建設工作。1952年對舊中國遺留下來的師範學校進行了改造,同時大力舉辦短期師資訓練班,增設初級師範。在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畫期間,著重發展中級師範,逐步減少初級師範,停辦短訓班。1956年前後,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頒布試行了 《師範學校規程》、《師範學校附屬國小條例》 和《師範學校教育實習法》,頒發了《師範學校教學計畫》、《幼兒師範學校教學計畫》,編寫出版了師範學校各科教學大綱和教材。60年代初,初級師範絕大部分已改辦為中級師範,停止招收高小畢業程度的學生。在“文化大革命” 中,大多數師範學校被取消了。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以後,各地中等師範學校逐步進行恢復、整頓、充實。1980年 6月教育部召開全國師範教育工作會議, 總結了建國 30年來辦中等師範教育的經驗,研究了如何辦好中等師範教育的問題。會後,教育部頒發了會議通過的《教育部關於辦好中等師範教育的意見》、《中等師範學校規程(試行草案)》、《中等師範學校教學計畫(試行草案)》 和 《幼兒師範學校教學計畫(試行草案)》。這些檔案對中等師範學校的性質、任務、學制、課程等都作了明確的規定。根據規定:

①中等師範學校的性質屬於中等專業學校。中等師範學校的任務是培養具有社會主義覺悟、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從事國小或幼兒教育工作必備的文化與專業知識、技能,熱愛兒童、全心全意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服務,身體健康的國小和幼稚園師資。同時,中等師範學校根據需要和可能承擔培訓在職國小教師和幼稚園保教人員的任務。

②中等師範學校的學制定為3年和4年兩種,招收國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的社會青年。

③中等師範學校設政治、語文及國小語文教材教法,數學及國小數學教材教法,物理、化學、生物、國小自然常識教材教法,外語、地理、歷史、心理學、教育學、體育、音樂、美術、教育實習等課程。民族師範學校還增設民族語文課程。

據1982年統計,全國中等師範學校由1949年的 610所發展到908所;在校學生由15.2萬人,增長到41.14萬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共培養中等師範畢業生312.8 萬人,同時還大量培訓了在職教師。

中國的高等師範教育 中國最早的師範學校南洋公學師範院(1897)和京師大學堂師範館(1902),都不是單獨設校的。1904年頒布《奏定優級師範學堂章程》,規定優級師範學堂應由省設立,各省城宜各設一所。事實上,各省優級師範學堂仍多與初級師範學堂合設,稱兩級師範學堂。

1912年 9月,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公布《師範教育令》,規定設立高等師範學校及女子高等師範學校。1913年 2月,公布《高等師範學校規程》,規定高等師範學校分設預科、 本科、 研究科,而且可設專修科。預科及專修科均收中學畢業生,修業年限預科1年,本科3年,研究科 1年或2年,專修科 2年或3年,規程還規定了學生畢業後要有一定的服務年限。《師範教育令》公布後,優級師範學堂改稱高等師範學校,全國劃分 6個國立高等師範區,直接屬於教育部管轄。

1922年,由於實行新學制,取消大學預科,中學由4年改為 6年(分初、高兩級,各為3年),於是要求高等師範學校提高程度。1923年後,高等師範學校都先後改為師範大學或併入普通大學。這時有很多大學都設立了教育系。有的大學增設了師範學院或教育學院。後來還成立了一些獨立的師範學院和教育學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對高等院校的院系調整, 高等師範學校全部獨立設定。 1952年教育部頒布了《關於高等師範學校的規定(草案)》,規定師範學院修業年限為 4年,主要培養中等學校師資;師範專科學校修業年限為 2年,培養初級中等學校師資。1953年與 1956 年曾先後兩次專門召開全國高等師範院校會議。在此前後又頒發了有關高等師範院校教學改革的許多檔案,制定了許多專業的教學計畫(或教學方案)和許多學科的教學大綱,使高等師範教育更加正規化,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高等師範教育發展很快。1949年,中國高等師範學校僅12所,在校學生僅有 1.2萬人,到1982年底,全國高等師範學校共有 194所,其中師範大學、師範學院66所,師範專科學校128所,在校學生共有28.18萬人。

在全國高等師範學校設定的專業中,與中學課程相適應的通用專業有17種。此外,少數高等師範院校根據國家建設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也設定了其他一些專業,其中包括圖書館學、電化教育等。高等師範學校各專業設定以下 5類課程:①政治課,包括中國共產黨歷史、政治經濟學、哲學和共產主義道德教育課等;②外國語課;③教育課,包括心理學、教育學、各科教材教學法、教育見習和實習;④體育課;⑤專業課,包括專業基礎課和選修課。

開展科學研究特別是教育學科的研究是高等師範學校的一項重要任務。有的師範院校設有包括教育學科在內的各種研究所(室),對某些學科進行專門深入的研究。

為了給高等院校培養師資,並為教育科學研究機構培養研究人員,現在有些高等師範院校設有研究生部,招收研究生,並授予碩士、博士學位。高等師範院校還通過舉辦函授、 夜大學、 培訓班、進修班等多種形式承擔培訓中等學校師資的任務。此外,專門承擔培訓中等學校在職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任務的教育學院或教育行政學院,也屬於高等師範教育的範圍。

自19世紀末、20世紀初,南洋公學師範院、京師大堂師範館和通州師範學校創立至今,中國師範教育已走過百年的歷程,初步形成了以獨立設定的各級各類師範學校為主體,多渠道、多層次、多規格、多形式的師範教育體系。

黨和政府歷來重視師範教育,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把師範教育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 的高度。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把發展師範教育和培訓在職教師作為發展教育的戰略措施"。為此,各級政府努力增加投入,為師範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經費保障。近10年來。中央政府還撥出21億元人民幣作為師範教育補助專款。同時引進外資貸款、援款約2.7億美元,地方政府也相應投入大量配套資金,使各級各類師範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我國師範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各級各類師範學校為中國小培養、培訓了數以千萬計的教師。1980年至1995年,各級各類師範學校共培養了561.76萬畢業生。對510.3萬中國小教師進行了學歷教育、對廣 大中國小教師進行了非學歷教育,還對63萬中國小校長進行了崗位培訓,為發展基礎教育,特別是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教育質量得到全面提高。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各級各類師範學校轉變教育思想,改革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加強學科、專業、課程和教材建設,加強科學思想、科學方法教育,加強專業思想教育,師德教育和職業技能訓練,全面提高了師資的培養和培訓的質量。

--科學研究特別是教育科學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各級各類師範學校建立了一批科 研機構和教改實驗基地,形成了以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為帶頭人的專兼結合的科研隊 伍,承擔了國家教育科學規劃的重點研究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等有關的課題研究,並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學校管理納入規範化、科學化軌道。各級各類師範學校加強校內管理,制定和完善 了各項規章制度,形成了良好的校容、校貌、校風、校紀。創造了優良的育人環境。

--教師隊伍不斷得到加強,思想業務素質明顯提高。1995年,全國各級各類師範學校的專任教師總數為19.9萬人。高等師範學校、教育學院、中等師範學校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比例分別為29.7%、281%和12.7%。一大批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骨幹教師正在迅速成長。

--對外交流與合作領域進一步擴大,師範教育國際雙邊、多邊合作不斷加強,增進了中國對世界、世界對中國的了解。

師範教育是教育事業的工作母機,中國的師範教育支撐著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基礎教育,她的改革和發展必將有力地推動中國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必將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作出更大的貢獻。

發展

依據世界師範教育的發展與趨勢,結合目前我國師範教育發展的實際,筆者以為,未來我國師範教育將會呈現如下發展走向:

師範教育結構日漸高層次化

由於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區之間經濟、科技和文化發展嚴重不平衡,而這種不平衡和差異又必然導致我國師範教育在發展規模、層次和質量上的差異。因此,由中師、師專、師院(師大)三個層次所組成的師範教育層次結構還將在一段時期內繼續存在,但從未來我國社會經濟、教育發展的需要以及世界師範教育的發趨勢來看,我國師範教育結構將逐漸向高層次發展,逐步取消中師層次,加大專科層次特別是本科層次比例,這是未來我國師範教育層次結構變革的總體走勢。

師範教育模式日益開放化

世界師範教育的發展表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師範教育模式必然從一元封閉走向多元開放。從我國師範教育的發展歷史觀之,我國的師範教育模式先是“仿日”,繼而“儀美”,其後“學蘇”,始終是模仿甚於獨創,而模仿的對象在當時都是以一元封閉的師範教育體制為主體。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特別是傳統的計畫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一元封閉的師範教育模式所顯露出的弊端日益突出,走多元開放的道路勢在必行。這必將對現有封閉的師範教育體系帶來很大的衝擊,同時也預示我國的師範教育模式今後將向多元開放的方向演化。

教師職業日趨專業化

教師職業是一種專門職業,它具有專門的理論和技能,具有獨有的職業道德要求和在本行業內的專業自主權。目前,我國教師職業的專業化還處於初級階段。《教師法》已對教師就業的學歷標準作了明確規定,但與西方已開發國家相比,現有標準還不高,而且尚有一定數量的教師未達標。教師資格證書制度、教師繼續教育制度、教師培養、培訓機構認定製度等的建立、實施與完善尚待時日。特別是還有相當一部分的行政官員並沒有真正從思想上將教師作為專業人員來對待。當然,上述狀況的改變並非遙遙無期。“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尤其是教育部推出的“跨世紀園丁工程”,都將有助於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使教師職業日趨專業化。

師範教育體系日漸一體化

20世紀60年代以來,終生教育逐漸成為一種國際性的教育思潮。近年來,受這種教育潮流的影響,我國在師範教育一體化方面作了理論與實踐上探索。教育部在《關於師範院校布局結構調整的幾點意見》中明確提出今後應“職前職後教育貫通”,由此來看,未來我國的師範教育體系將朝一體化方向演進,並逐步實現由職前培養到職後培訓的重心轉移,一個具有時代特徵、符合中國國情的大師範教育體系終將形成。

師範教育課程日益綜合化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的特點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並呈現出高度綜合化的整體趨勢。這一趨勢反映在師範教育課程設定上,是世界各已開發國家都注重將眾多反映科學、技術、文化等最新成果的內容設定到基礎課程中,加強普通基礎課的地位。與已開發國家的師範教育課程相比,我國目前師範院校的基礎教育課程占總課程的比例太小(約15%左右);專業課程占總課程的比例過大(約70%左右),且設定單一,內容太專,難以適應當前社會經濟和科技文化的需要;教育專業課程比例偏低,選擇餘地小,且內容陳舊,教育實習和實踐時數也不夠,與中學教育教學改革極不適應。因此,未來我國師範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是:最佳化基礎課程,深化專業課程,強化教育課程,使師範教育的課程朝綜合化的方向發展,以培養更多具有綜合素質、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

我國師範教育的產生雖比西方師範教育發展的歷史要晚100多年,但各個時期的政府同樣無不通過加強立法來規範師範教育的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來,政府關於師範教育頒布了若干專門的法律、法規和條例,使我國師範教育初步走上了以法治教的軌道。當然,我國師範教育管理要完全走上法治化軌道,還需時日和努力。筆者相信,這一天終將到來。

趨勢

師範教育發展的趨勢 世界各國師範教育的發展,有以下幾個特點與趨勢:

①對中國小教師提出了資格方面的要求。為了保證中國小的教育質量,很多國家都規定必須具有一定的教育程度,經過師範訓練取得教員許可證,方得充任中國小和幼稚園的教師。在職教師或志願當教師而不具備規定資格者,如果學校需要,也必須經過一定的檢定製度,經過考試合格取得教員許可證,才可正式充當教師。這些規定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們對師範教育的重視,提高了師範教育的地位。

②逐步減少中等師範學校,發展、提高高等師範教育。師範教育初興辦時,主要是設立中等師範以培養國小及幼稚園師資。隨著文化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人民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中等師範學校畢業生已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因此,許多國家都要求必須具有高等教育程度,如在大學讀完一定課程、學分後,受一年教育專業訓練,取得教員許可證,或得到學士學位乃至碩士學位者才可分別充任幼稚園、國小和中學教師。

③重視在職教師進修。由於科學技術發展速度愈來愈快,在職教師雖已取得法定的資格,仍須在知識能力上不斷更新。為了適應這一新的形勢的需要,許多國家都很重視在職教師的進修提高,並採取了種種措施。如給在職教師辦短期、中期的進修班,或辦函授及開放大學,或者送教師到一般大學裡進修。有的國家規定,教師工作若干年後,帶薪離職進修一年。有的國家還制定計畫,要求在幾年以內使全體教師都有一次為期一年的接受再教育的機會。  

教師教育對比

師範教育更重要強調入職前的教師培養過程。教師教育是對教師培養和培訓的統稱,就是在終身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教師實施職前培養、入職培訓和在職研修等連續的、可發展的、一體化的教育過程。

主要辦學形式

我國的師範教育,目前主要有一下幾種辦學形式:高等師範大學;高等師範專科學校;中等師範學校;教育學院;教師進修學校;其他學校所辦的師範專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