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制末與世紀末:中國文學文化考論

簡介

【圖書簡介】 - 帝制末與世紀末:中國文學文化考論
收在這本集子裡的十數篇有關中國文學和文化的論義,在時間上分兩類,存在一種不和諧的巧合——交錯在一個“末”字上。一類屬元明清時期,即元末、晚明和清末,在中國歷史上皆值皇朝的衰世,另一類有關1990年代,稱作“世紀末”,在中國卻進入全球化經濟起飛,一派生猛鬧熱的景象。幾篇文章僅僅觸及文學與文化的幾個景點,浮光略影,卻也見得這一年代的眾聲喧譁…… 說到底,現代性是一種時間意識,一個精巧的時間盒,抵抗死亡的恐懼,忘卻煩悶。有關現代性的理論車載斗量,都含有一個基本弔詭,在“現在”的聲稱中,凸顯一種與“過去”決裂的自我意識,由此推動文明的“進步”,但在時間之流里,自我無法為其確定“現在”,任何確定都即刻變成“過去”。

作者

【作者簡介】 - 帝制末與世紀末:中國文學文化考論
陳建華,著名作家、學者,生於上海。獲復旦大學、哈佛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復旦大學、美國歐柏林學院,現執教於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專著有《十四至十七世紀中國江浙地區社會意識與文學》、《“革命”的現代性——現代中國革命話語考論》、《徘徊在現代與後現代之間》(與李歐梵合著)、及散文集《去年夏天在紐約》等。
【圖書目錄】 - 帝制末與世紀末:中國文學文化考論
漫淡中國文學的自我與時間意識(代序)
世紀末:九十年代人文風景
 驢子與鏡子:“以史治詩”和“以詩治史”——讀王家新《闡釋之外》斷想
 《廢都》及其啟示:末世文士的歷史“覆影”
 本土與全球敘事競爭:中國1990年代後期的自山主義和“新左翼”
 關於“人文精神”討論的學術通信
 後現代主義·現代性——中國文化史研究?
 “革命”和“改良”二元思維模式的歷史形成——評李澤厚“要改良,不要革命”說
 雷文森與儒家中國的現代命運
 再談雷文森與儒家中國的現代命運
 徘徊在現代和後現代之間——《李歐梵教授訪談錄》前言
 “歷史的幽魂”——讀《李歐梵季進對話錄》
 情的見證:後現代風月寶鑑——讀李歐梵《范柳原懺情錄》
帝制末:從元末至晚清
 元明之際的詩怪——楊維禎
 論楊維禎的戲曲理論與實踐
 高啟隱居青丘時間及事跡考辨
 《東堂老》與古典文學中的商人形象
 論晚明思潮——一個反儒文化斷層
 《拍案驚奇》與《十日談》
 黃遵憲《櫻花歌》詩旨與德川幕政
 林紓與現代“小說”觀念的形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