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巴寺

帕巴寺

帕巴寺的建築風格獨特,系樓閣式石木塔。高四層。塔中有梯可盤鏇至頂。層層出檐,逐層收分,每層均設有壺門、小窗,建有挑檐、檁枋、椽子、飛頭、瓦壟等。

建築風格

帕巴寺的建築風格獨特,系樓閣式石木塔。高四層。塔中有梯可盤鏇至頂。層層出檐,逐層收分,每層均設有壺門、小窗,建有挑檐、檁枋、椽子、飛頭、瓦壟等。塔之四角的一、二層檐角套有火焰形銅

套飾,三、四層上為黃銅翹檐伸出,頂部有銅剎頂,以圓光、仰月、寶蓋、寶珠連線,屋面用紅銅蓋頂。在三、四層的四周壺門上繪有小佛像。底層為佛殿,由門廊及主殿兩部分組成,其外環繞內、外迴廊,供信徒轉經之用。門廊面積4柱,門楣兩端有圓雕木獅子一對,左右有密室相通。佛殿平面呈正方形,進深3間面闊3間,有柱14根(方柱10根,圓柱4根);殿門楣上方為5尊護法獅子,其間繪有頭戴黃色類帽的格魯派祖師像;殿內南端東側第一柱上有墨書祖師像;殿內南端東側第一柱上有墨書藏文題記的寺志,南壁的東、中、南段上方各開有採光小窗。佛殿北壁原供有主尊釋迦牟尼佛8歲身量的檀香木像,東、西壁各供佛像4尊、東壁西側供奉第十三世達賴喇嘛土登嘉措泥塑像,皆高約10米;西壁角上供奉蓮花生大師泥塑像,高約8~10米,主供之前置有金、銀質酥油燈各2盞,高約30~40厘米,以及黃銅製的酥油桶等;殿內木柱用錦緞圍裹,懸掛有五色緞子制的莊嚴勝幡,東、西兩壁經櫥置有《甘珠爾》、《丹珠爾》各一部。但上述殿內塑供法器等在“文革”時期被毀,今已不存。可貴的是寺內壁畫大部分保存尚好,是該寺具有歷史與藝術價值的珍品。

佛殿

帕巴寺底層,寺廟的主體部分,由門廊及主殿兩部分組成。
①門廊。門道設於南面,寬4米,有兩層石踏道。門楣兩端有圓雕木獅一對。門廊4柱,左右各有密室一間相通。
②主殿。位於門廊北面,門道朝南,寬約2米,有石踏道四層,最上兩層尚存護鐵,釘有鐵釘。門楣上方為5尊護法獅子,其間繪有頭戴黃色尖帽的格魯派祖師法像。佛殿平面呈正方形,進深3間,面闊3間,現存立柱14根。在南端東側第一柱上有模糊不清的墨書藏文題記。殿堂南壁的東、中、南段上方各開有採光小窗。主殿北壁原放置主尊釋迦牟尼8歲身量的檀香木像,俗稱帕巴瓦第像,帕巴寺也因此而得名。東、西壁各置佛像4尊,東壁西側放置十三世達賴的泥塑像,高約10米,西壁角上原放置有蓮花生大師泥塑像,高8~10米。殿堂內懸掛有五色緞子製作的莊嚴勝幡,木柱四周皆用錦緞圍裹,東西兩壁經櫥內分置有《甘珠爾》、《丹珠爾》經書各1部。主殿南側原有僧舍9間,已改作他用。佛殿內、外有環廊環繞,以供信徒轉經之用,外環廊木柱上原安置有一周轉經筒,今已不存。

壁畫

寺內壁畫有早、晚期作品,分布在門廊、佛殿及外環廊。

門廊壁畫

門廊北壁右側為蓮花生像,其下方繪其弟子,上方分別繪製密宗雙身佛像“定覺”及白度母,間飾山水、雲朵圖案;北壁左側繪十一面八臂觀音,足踏蓮座,身披天衣,搭條帛,有頭光、身光,其上方左右分別繪釋迦牟尼佛坐像,下方左右繪一般說來丹拉姆(吉祥天女)護法神,中央為“聖山”岡仁波且。門廊東壁為釋迦化佛小像,皆結跏趺坐於蓮台上,結各種印像,皆結跏趺坐於蓮台上,結種種印相,皆有背光。門廊南壁從東至西分別繪有化佛、三世佛、羅漢、護法神、觀音、度母像等。門廊西壁繪有3尊呈忿怒狀的護法神像。

佛殿壁畫

最為精彩的是南壁東、西段壁畫。東段壁畫的最上方為釋迦牟尼像;中心繪宗喀巴弟子3人;東側繪觀音法像;西側繪仁嘎欽布、白髻長髯,手持人骨法號;最下方為5尊並列的護法金剛像。西段壁畫的最上方繪綠度母;下方繪吉祥天女護法神;西端繪聖山岡仁波且;東端繪騎虎、騎象和一頭戴人骨骷髏冠、坐壓在披髮裸體人之上的3尊護法神像;其中心為觀音法像,四周以雪山、雲彩裝飾。

外環廊壁畫

是帕巴寺壁畫最為精美的部分。南壁:上方門楣處繪釋迦牟像,左右繪有度母、護法神像;西段為西方廣目天王(手托塔)與東方持國天王(手執琵琶),兩天王之間繪製壇城(曼荼羅),中央為無量光佛,西側為化佛小像;東段繪有南方增長天王與北方多聞天王、吉祥天女像。西壁:從南至北繪有護法神、十六羅漢、歷代高僧在德等。北壁:從西至東繪有釋迦牟尼、班丹拉姆、米拉日巴、噶瑪法王、德敦嘎旺多傑、哈蒙居馬、仁尊次旺羅布、切洛桑扎、蓮花生及其佛母康錯益西措傑、拉堅門德那哇、墀松德贊、藥師佛及其弟子、喜金剛、觀音、強巴佛白傘蓋、多吉申巴、恰那多傑、綠度母、宗喀巴師徒三人,拉羅哇、吉尊強準等肖像。東壁:北壁畫早、晚期區別顯著。南段下層壁畫在技法上運筆細膩,線條流暢,施色淺淡,色調偏灰,以不帶膠質的礦物質顏料著色,具有早期壁畫的特徵。菩薩像,手持淨瓶,上體赤裸,其旁側為菩提樹,赤足站立於蓮座之上;法師像,頭戴淺褐色尖帽,內著右衽僧衣,身披袈裟,右手作說法印,左手執淨瓶平置於腿部,結跏趺坐於蓮台上;墀松德贊像,頭戴寶冠,手執輪寶,端坐於蓮台之上,下為祥雲環繞,其左下方還繪有一頭戴高冠的菩薩頭像,手執法螺。南段上層壁畫年代晚於下層,但題材十分豐富,有釋迦牟尼傳記、松贊乾布時代的宮廷生活、削髮剃剃度等不同的場面。《宮廷生活圖》,反映的是松贊乾布時代大臣甲射的宮廷生活情景。畫面以樓閣為中心,第一至三層為甲射端坐於法台,手執法輪,其兩端分立侍女:第四層為7名宮廷侍從居於室內,均頭纏頭巾,身著圓領衣,談笑娛樂;第五層為宮中馬廄,繪有良驥數匹和飼養人;第六層為騎馬出行圖和宮中宴飲場面。《削髮剃度圖》,畫面正上方繪一座覆缽式塔(俗稱“喇嘛塔”),四周環繞雲朵、樹叢;其下方繪製3人:從左至右一人頭纏頭巾,正在燒水;一人身穿紫紅色右衽長袍,右手執剪,左手抓住髮辮,正在剃髮;一人身著通肩袈裟正在主持剃度儀式。《釋迦涅盤圖》,正中繪製釋迦牟側臥,右側有菩提樹,樹下二弟子悲哀垂首;上部祥雲籠罩,左右各有2各樂音菩薩在天迎奉。北段上層壁畫的年代最晚,而且與北段下層壁畫的疊壓關係十分明顯。壁畫從北端開始,繪製出布達拉宮、甘丹地、哲蚌寺、色拉寺、琉璃橋、八角林三塔及藥王山等宏大建築群,長達9米,氣勢宏大。此外,還繪有吉祥天母像。
帕巴寺從建築和壁畫來看,歷代曾進行過修葺,但其主體建築卻依然保存了歷史舊貌,具有濃郁的南亞風格。“文革”期間寺廟被毀,現已由吉隆縣政府批准恢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