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巴喃普寺

帕巴喃普寺

帕巴喃普寺是位於泰國曼谷的一間收容和救治愛滋病患者的寺廟。帕巴喃普寺過去近20年來收容3萬名病人,其中1萬人已在廟安祥離開人世。位於距離曼谷華富里省。

基本信息

位置

帕巴喃普寺廟住持及慈善之家創始人烏冬帕差通帕巴喃普寺廟住持及慈善之家創始人烏冬帕差通

帕巴喃普寺(WatPhraBahtNamPhuTemple)位於距離曼谷車程約2個多小時的華富里省(Lopburi),創辦人是57歲的住持烏冬帕差通(PhraUdompracharthorn)。

愛滋病臨終關懷中心

按照家屬及死者本人生前意願,寺廟內專設的這家博物館展示了20具愛滋病患者遺體,以警示世人重視防範愛滋病按照家屬及死者本人生前意願,寺廟內專設的這家博物館展示了20具愛滋病患者遺體,以警示世人重視防範愛滋病

帕巴喃普寺1992年正式收容愛滋病患至今,將近20年來沒有放棄過病人,住持也不斷讓泰國人民了解這是什麼樣的疾病、如何預防,已逐漸讓泰國社會從害怕、保持距離,到現在每年收到200萬銖到300萬銖的民眾捐款、也有人會到寺廟內擔任志工。
一走進寺廟,就可以見到HIV+(愛滋病毒陽性)和AIDS(愛滋病)兩個雕塑,提醒世人寺廟內收容愛滋病患者,雕塑對面的建築物則是愛滋病患者病逝、被處理過的遺體博物館,藉此警告人們要懂得保護自己、預防愛滋病。
愛滋病患離開人世前,同意讓廟方將遺體放在博物館陳列,有些遺體雖然已經風乾,但仍留有紗布等生前治療的模樣。不過,由於人權團體提出質疑,廟方1年多來已停止讓新逝世的愛滋病患遺體,繼續在博物館陳列。
多數病患的遺體在寺廟內火化,由於家人擔心病毒問題,不願將骨灰帶回家裡,於是大批骨灰留在寺廟內,廟方將骨灰堆疊放置在玻璃櫥櫃內,每個骨灰袋都留有往生者的姓名,前面有佛像與供桌,讓家屬定期祭拜。
寺廟目前共收容140名愛滋病患者,其中約50人病情嚴重住在特別病房內,另外身體狀況較好的人則住在廟方安排的單間。
有些兒童被父母感染HIV,父母過世後,就留在寺廟內接受照顧,烏冬帕差通在距離寺廟85公里之外,設立了愛滋兒童與孤兒的收容所,目前大約有1000多名兒童。

面臨困難

為愛滋病患者提供最後棲身處的帕巴喃普寺廟座落在一片青山之間為愛滋病患者提供最後棲身處的帕巴喃普寺廟座落在一片青山之間

雖然寺廟有固定的捐款,也有醫生和護士定期來探視治療病患,但烏冬帕差通表示,醫院方面醫護人員不足,寺廟在醫護人力上的協助自然也不夠,醫護、志工的不足,是廟方目前面臨最大的困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