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

布氏

有名非洲十間,原產地非洲西部的獅子山,屬慈鯛科,體長20-30cm,橢圓形,體色灰白,體表從眼睛到尾鰭約有8-10條暗黑色環帶繞身。飼養水溫22-26℃,餌料有魚蟲、魚肉、水蚯蚓等。水質弱鹼性硬水,繁殖水溫28-29℃,雄魚體色鮮艷,背鰭、臀鰭末梢尖長,雌魚色淡,屬口孵卵生魚類。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布氏鯛
學名:tilapia buttikoferi

形態特徵

有名非洲十間,原產地非洲西部的獅子山,屬慈鯛科,體長20-30cm,橢圓形,體色灰白,體表從眼睛到尾鰭約有8-10條暗
布氏布氏
環帶繞身。飼養水溫22-26℃,餌料有魚蟲、魚肉、水蚯蚓等。水質弱鹼性硬水,繁殖水溫28-29℃,雄魚體色鮮艷,背鰭、臀鰭末梢尖長,雌魚色淡,屬口孵卵生魚類。

病理

布氏桿菌首先感染家畜。家畜臨床表現不明顯。但懷孕的母畜則極易引起流產或死胎,所排出的羊水、胎盤、分泌物中含大量布氏桿菌,特別有傳染力。而其皮毛,尿糞,奶液中均有此菌。排菌可長達三個月以上。人通過與家畜的接觸,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塵土或菌進入眼結合膜等途徑,皆可遭受感染。發病年齡大多在30歲以上。
該菌自損傷的皮膚及黏膜或消化道,呼吸道進入人體後,首先被吞噬細胞吞噬,進入淋巴結,有時可在其中存活並生長繁殖形成感染灶,約2~3周后可進入血液循環產生菌血症。繼之在網狀內皮系統如肝,脾,骨髓內生長形成新的感染病灶,並可多次反覆衝破細胞進入血循中,則再一次引起菌血症和臨床急性症狀,表現為平均2~3周的發燒期,每間隔約3天至兩周,發燒又反覆,產生波浪狀的熱型,故稱為波浪熱。
同時,布氏桿菌含有內毒素及菌體本身皆可引起人體的過敏,出現各種的變態反應性病變。骨關節病變,多發生在半年左右,少數病例更早些。布氏桿菌骨髓炎是血源性布氏桿菌感染在骨關節的局部表現。任何骨均可受累,但以脊椎炎最為多見。關節的病變常侵犯大關節,以髖關節炎最為常見。

治療預防

主要為抗菌藥物治療及對症療法。急性期最有效藥物為四環素,0.25~0.5g/次,每天四次。連服4周為一個療程。停一周后可依病情再用藥1~2個療程。必要時可以加用鏈黴素。TMP-SMZ也可選用,對於關節症狀頑固,變態反應強的較重症例可以考慮特異性菌苗療法。關節有積液時,可抽出液體,內注鏈黴素0.2g;對有脊柱炎病例可加用脫敏療法。此外應臥床休息,或用石膏床或支具固定,有利於肌肉的痙攣緩解,減輕疼痛。若因膿腫壓迫脊髓或神經根出現感覺,運動障礙或截癱者,應及時進行探查術,根據病變行膿腫切開引流及病灶的清除術,脊髓的減壓術,椎板減壓成形術,脊椎融合術等。關節病變疼痛者可行適當外固定,以利減輕症狀及維持功能位,加強未受累的關節功能的鍛鍊。骨病變有“自愈”趨勢,但需時較長,經上述治療一般預後良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