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斯科·伊巴涅斯,V.
16歲時離家去馬德里,在一家出版社當抄寫員,並積極參加政治活動,組織政黨,領導開展民主共和運動。曾連續 6次被選為瓦倫西亞的議會代表。擔任過瓦倫西亞“塞姆佩雷”和“普羅梅特奧”出版社總編輯。1889年因牽涉一樁政治密謀事件被迫流亡法國。1891年回國,創辦具有共和主義思想的《人民報》。1895年因反對西班牙對殖民地的戰爭遭到政府通緝,逃離瓦倫西亞。1898年回國後被捕,不久因瓦倫西亞再次選舉他為議會代表而獲釋。1903年後主要從事文學創作。1909年,去南美旅行,和西班牙僑民中的 600多名工人在阿根廷的巴塔戈尼亞和北部地區創建了名為“塞萬提斯”和“新瓦倫西亞”兩塊墾殖地。1910年,由於缺少資金,墾荒事業失敗。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遷居巴黎,積極參加支持協約國的活動。1916年, 法國政府授予 “榮譽軍團騎士”勳章。1920年赴美國訪問,獲得喬治·華盛頓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21年回瓦倫西亞,繼續反對獨裁統治。晚年因組織反對君主政體活動再次被迫流亡法國。布拉斯科·伊巴涅斯的小說創作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1894~1902)的作品主要描寫瓦倫西亞地區人民的生活和風俗習慣,地方色彩濃厚。如寫資產階級的《稻米與單桅漁船》(1894),寫漁民生活的《五月花》(1895),短篇集《瓦倫西亞故事》(1896)和寫農村生活的《茅屋》(1898),以及寫農村青年的愛情的《蘆葦和泥淖》(1902)等。
第二時期(1903~1909)的作品題材比較廣闊,採用自然主義或印象主義的手法,描寫社會黑暗,反映勞動人民的痛苦,對統治者和教會的壓迫發出了抗議。作品有《大教堂》(1903)、《闖入者》(1904)、《釀酒廠》(1905)、《遊民》(1905)。
第三時期(1910年以後)的作品題材更為廣泛,其中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啟示錄的四騎士》(1916)曾風行歐美各國。這一時期的作品還有以美洲為題材的小說《覓尋金羊毛船上的水手們》(1914)、《所有人的土地》(1922)和《卡拉菲婭女王》(1923);描寫戰爭的小說《我們的地中海》(1918)、《女人的仇敵》(1919)、《戰爭故事集》以及探險小說《女人的天堂》(1922)。他的遊記有《一個小說家的世界之行》(1924)。 參考書目
Emilio Gascó Contell, Genio y figura de Blasco Ib姇ez, agitador, aventurero y novelista, Valencia, 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