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怛洛迦

布怛洛迦

布怛落迦按梵文महंगाई भत्ते अप लोगार音譯為普陀洛迦、布達拉,意為光明山、海島山、小白華山。舟山的普陀珞珈(洛迦山)和西藏的布達拉(布達拉宮),都是由此譯音而得名。 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名補怛洛迦,住於南印海上。是一個島嶼。這裡自然環境優美,有各種華果樹林,有柔軟的香草,飛泉與鏡湖,交相映徹,真是一個海上仙島。無量菩薩圍繞,觀世音菩薩於金剛寶石上,結跏趺坐,對其宣說大慈悲法。 觀世音菩薩與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特別有緣。佛在世時,他就是釋迦牟尼佛常隨菩薩之一。他的道場,可以考察的,在印度有一處,在中國有二處。

布怛洛迦簡介

布怛洛迦 布怛洛迦

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名補怛洛迦,住於南印海上。是一個島嶼。這裡自然環境優美,有各種華果樹林,有柔軟的香草,飛泉與鏡湖,交相映徹,真是一個海上仙島。無量菩薩圍繞,觀世音菩薩於金剛寶石上,結跏趺坐,對其宣說大慈悲法。

觀世音菩薩與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特別有緣。佛在世時,他就是釋迦牟尼佛常隨菩薩之一。他的道場,可以考察的,在印度有一處,在中國有二處。

《大唐西域記》一書有這樣的記述:唐玄奘到西天取經,曾去印度的布怛洛迦山瞻仰觀音聖地。布怛落迦按梵文音譯為普陀洛迦,意為光明山、海島山。舟山的普陀洛迦和西藏的布達拉,都是由此譯音而得名。後為區分兩島,遂一稱普陀山,一稱洛迦山。這樣,從印度梵文布怛落迦到中國成了普陀珞珈。

三地道場

印度 Papanasam 山

印度 Papanasam 山 印度 Papanasam 山

布怛落迦按梵文महंगाई भत्ते अप लोगार音譯為普陀洛迦、布達拉,意為光明山、海島山、小白華山。舟山的 普陀洛迦和西藏的布達拉,都是由此譯音而得名。

布怛洛迦,梵文महंगाई भत्ते अप लोगार音譯為補怛洛迦、普陀洛迦、布達拉等。意譯為光明山、海島山、小花樹山等。慧苑著《新翻華嚴經音義》卷下:“此翻為小花樹山,謂此山中多有小白花樹,其花甚香,香氣遠及也”。此山被定為現今印度西高止山南段,秣剌耶山以東的巴波那桑山papanasam,位於提納弗利(Tinnevery)縣境。北緯8度43分,東經77度22分的地方。我國藏族僧人多羅那他(公元1575——1643)名著《印度佛教史》記載:優婆塞寂光、月官,曾到此山巡禮。我國浙江省的普陀山,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均由此得名。

普陀 洛迦山

普陀 洛迦山 普陀 洛迦山

此說普陀洛迦山上,有觀世音宮殿。釋迦牟尼佛在此山與觀世音菩薩等無央數菩薩、聲聞、天龍八部聚會說法。觀世音菩薩除成就大慈悲外,還善能修持無量陀羅尼門,密放神通光明。唐代玄奘法師到印度時,曾到普陀洛迦山瞻仰觀音聖地。《大唐西域》玄奘所記的布怛洛迦山,陡峭挺拔,一般凡人難以攀登,唯觀自在菩薩往來於此。觀自在菩薩常現自在天形,或塗灰外道,慰喻世人使其所求,得到滿足。以何身得度者,菩薩即現何身而為。

觀世音菩薩在此山為無數菩薩、聲聞、天龍八部說法外,還常隨釋迦牟尼佛到各地說法。如《十一面神咒心經》說:佛在室羅伐竹林道場,觀自在菩薩與無量俱那庾多百千持咒神仙前後圍繞。

西藏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

《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經》說:佛在毗舍離,庵羅樹園,大林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丘,菩薩二萬人俱。時毗舍離國人民遇大惡病。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以大悲心,憐憫一切,救濟苦厄,俱到此國,住城門間,放大光明,照毗舍離,皆作金色。毗舍離人,即具楊枝淨水,授觀世音菩薩。觀世音大悲薰心說《破惡業障消伏毒害咒》。《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至授記經》說:佛在波羅奈仙人鹿苑中,與大比丘二萬、菩薩二千人俱。西方極樂世界觀世音、大勢至與眷屬,如力士屈伸臂頃,至此世界。以大神通力,令此世界,地平如水、與八十億菩薩前後圍繞。

.

一、 印度補怛洛迦山:傳說印度南海的一個小島,山上開滿了小白花,佛經記載的觀音菩薩就是住在那裡。南印度巴波那桑(Papanasam)山,位於提魯內爾維利縣(Tiruneiveli)境,北緯8度43分、東經77度22分。

二、 浙江普陀山:唐大中元年(847年)始為道場,最早寺廟建於858年。

三、 西藏布達拉宮:藏傳佛教最著名的觀音道場,俗稱“第二普陀山”,最早寺廟建於581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