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修復後廣州城隍廟10月30日起正式免費對市民開放。廣州市長萬慶良、常務副市長蘇澤群出席城隍廟開放儀式。在三尊神像之一的明朝著名清官海瑞像前,萬慶良停住了腳步,並雙手合十拜了一下,笑著對身邊工作人員說,“我們要多拜拜清官。”緊跟市長身後的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蘇澤群也來拜了一下,並說“要保佑建設系統沒有腐敗分子”。
簡介
這條新聞做了條很惹眼的標題,“廣州市長城隍廟燒香拜海瑞,副市長求官場清廉”。我一看真是嚇了一跳,現在怎么還會有如此愚昧的市長?但細讀全文,原來說的是市長、副市長出席了廣州城隍廟的開放儀式,順便經過了廟裡的海瑞塑像。新聞用大量篇幅介紹了城隍廟的盛況、沿革、風格和特色,市長、副市長並未在城隍廟裡燒香,進香的都是進廟遊覽的民眾。但市長不僅毫不留情地“被燒香”了,並且放進了新聞標題,給人以市長、副市長專門進廟拜佛的錯覺。
不必諱言,在時下的語境中,只要把市長、海瑞、燒香、保佑之類的字眼組合在一起,無須過多闡釋,就可以把一位官員妖魔化。在以“性感”為旨歸的新聞寫作中,這個目的可以通過以偏概全、小題大做、嫁接組合、李代桃僵之類的手法輕鬆實現。新聞如果不是追求基本事實的再現,而是傾情於花絮的炒作,那么,再莊重嚴肅的事情都難免塗上娛樂化的色彩。
具體到這則新聞中,值得反覆強調的基本事實是,市長、副市長只不過是出席城隍廟的開放儀式(這是正常的政務活動),根本沒有求神拜佛的動機。“多拜清官”、“要保佑建設系統沒有腐敗分子”之類的語言,也應屬於非正式場合的玩笑話。時評家們諸如“清官不是拜出來的”之類的指斥,並不是說沒有道理,但很可惜都是無的放矢。
讓我們再回到當時的情景。市長、副市長在解說員引領下參觀城隍廟,一同觀看了大殿里的壁畫和三尊神像。市長、副市長可以不去理會其他兩尊神像,但對於海瑞,我以為作為官員應該有一種姿態。因為海瑞已經成為中國歷史畫卷中的一個典型符號,對清官的期許已經內化為中國人的文化情結。在經過海瑞像時雙手合十拜一下,並沒有辱沒市長身份,不過是表達一下對這位古代清官的稱許。這種“拜”與其說是封建迷信,不如說以一種禮貌方式表達內心的崇敬。
換一個角度看,當市長、副市長在解說員的引導下參觀城隍廟,解說員告訴“這是相當於現在的監察官,也是個清官”時,如果市長、副市長都無動於衷、表情木然地經過,那同樣可以炮製成一條諸如“市長、副市長居然不知海瑞”之類的新聞。面對眼前的海瑞塑像,官員拜與不拜其實都有新聞價值,關鍵是記者屁股是否坐歪。
評論
任何偏離基本事實的借題發揮,很可能步入言不及義的誤區。官員向海瑞塑像做了一個雙手合十的動作,講了些“要拜清官”之類的話,表明了其見賢思齊的姿態,僅此而已。至於這種姿態是不是發自肺腑,公平正義的實現到底該靠民主還是靠清官,清官的產生到底應該依賴權力監督還是拜祭古人,這類掘地三尺的評論,深刻固然深刻,但已離題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