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份額效應

市場份額指的是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所占的比例,也就是企業對市場的控制能力。企業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可以使企業獲得某種形式的壟斷,這種壟斷既能帶來壟斷利潤,又能保持一定的競爭優勢。因此這方面的原因對兼併活動又很強的吸引力。企業兼併有橫向兼併、縱向兼併和混合兼併三種基本形式。比較而言,橫向兼併對增加企業的市場控制能力的效果最為明顯,縱向兼併次之,而混合兼併則主要是間接的。企業市場勢力的擴大有可能引起壟斷,因此,各國反托拉斯法對出於壟斷目的的兼併活動都加以嚴格的管制。

市場份額效應概述
市場份額指的是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所占的比例,也就是企業對市場的控制能力。企業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可以使企業獲得某種形式的壟斷,這種壟斷既能帶來壟斷利潤,又能保持一定的競爭優勢。因此這方面的原因對兼併活動又很強的吸引力。
市場份額效應的特點
企業兼併有橫向兼併、縱向兼併和混合兼併三種基本形式。比較而言,橫向兼併對增加企業的市場控制能力的效果最為明顯,縱向兼併次之,而混合兼併則主要是間接的。企業市場勢力的擴大有可能引起壟斷,因此,各國反托拉斯法對出於壟斷目的的兼併活動都加以嚴格的管制。
1.橫向兼併。
橫向兼併有兩個明顯效果:實現規模經濟和提高行業集中程度,從而橫向兼併對市場權利的影響主要是通過行業的集中進行的,通過行業集中,企業市場實力得到擴大。橫向兼併對行業結構的影響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減少競爭者的數量,改善行業的結構。當行業內競爭者數量較多而且處於勢均力敵的情況下,行業內所有企業由於激烈的競爭,只能保持最低的利潤水平,通過兼併,使行業相對集中,行業由一家或幾家企業控制時,能有效的降低競爭的激烈程度,使行業內所有企業保持較高的利潤水平。
(2)解決了行業整體生產能力擴大速度和市場擴大速度不一致的矛盾。在規模經濟支配下,企業不得不大量增加生產能力,才能提高生產效率,但企業擴大生產能力往往是與市場需求的增加不一致的,從而破壞供求平衡關係,使行業面臨生產能力過剩。實行企業兼併,使行業內部企業得到相對集中,既能實現規模經濟的要求,又能避免生產能力的盲目增加。
(3)兼併降低了行業的退出壁壘。某些行業由於它們的資產具有高度的專業性,並且固定資產占較大比例,從而這些行業中的企業很難退出這一經營領域,只能頑強的維持下去,致使行業內過剩的生產能力無法減少,整個行業平均利潤保持在較低水平上,通過兼併和被兼併,行業可以調整其內部結構,將低效和陳舊的生產設備淘汰,解決了退出成本過高的問題,達到穩定供求關係、穩定價格的目的。
橫向兼併通過改善行業結構,使兼併後的企業增強了對市場的控制力,並在很多其情況下形成壟斷,從而降低了整個社會經濟的運行效率,因此,對橫向兼併的管制一直是各種反托拉斯法的重點。
2.縱向兼併。
縱向兼併是企業將關鍵性的投入-產出關係納入企業控制範圍,以行政手段而不是市場手段處理一些業務,以達到提高企業對市場的控制能力的一種方法。它主要通過對原材料和銷售渠道及用戶的控制來實現這一目的。縱向兼併使企業明顯的提高了同供應商和買主的討價還價能力。這種討價還價的能力主要是由買賣雙方的行業結構,以及它們之間的相對重要性決定的,企業通過縱向兼併降低了供應商和買主的重要性,特別是當縱向兼併同行業集中趨勢相結合時,能極大的提高企業的討價還價的能力。
縱向兼併往往導致連鎖效應,一個控制了大量關鍵原料或銷售渠道的企業,可以通過對原料和銷售渠道的控制,有力的控制競爭對手的活動,因此,即使縱向一體化不存在明顯的經濟效益,為防止被競爭對手所控制,當一家企業率先縱向兼併時,其餘企業處於防衛的目的,也必須考慮實行縱向一體化。
3.混合兼併。
從表面上看,很難看出混合兼併對市場勢力有何明顯影響,混合兼併對市場勢力的影響,多數是以隱蔽的方式實現的。在多數情況下,企業通過混合兼併進入的往往是與他們原有產品相關的經營領域。在這些領域中,它們使用與主要產品一致的原料、技術、管理規律或銷售渠道,這方面規模的擴大,使企業對原有供應商和銷售渠道的控制加強了,從而提高了它們對主要產品市場的控制。另一種最為隱蔽的方式是:企業通過混合兼併增加了企業的絕對規模,使企業擁有相對充足的財力,與原市場或市場的競爭者進行價格戰,採用低於成本的定價方法迫使競爭者退出某一領域,達到獨占或壟斷某一領域的目的。由於巨型混合一體化企業涉及很多領域,從而對其它相關領域中的企業形成了強大的競爭威脅,使一般的企業不敢對它的主要產品市場進行挑戰,以免引起它的報復,結果造成這些行業競爭強度的降低。
雖然以上三種形式的將並都可以增加企業市場的控制能力,但比較而言,橫向兼併的效果最為明顯,縱向兼併次之,而混合兼併的效果是間接的。企業市場勢力的擴大有可能引起壟斷,因此,各國反托拉斯法對出於壟斷目的的兼併活動都加以嚴格的限制,問題是有時很難確切的說企業通過兼併就是為了達到壟斷,兼併的各種後果往往是混合在一起的。
企業只有具備一定的規模才能在競爭中占據不敗之地,進而謀求生存和發展。在壟斷資本主義時期,資本主義國家曾經建立了規模龐大的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大規模的企業集團,其目的是為了獲得壟斷利潤。近兩年在歐美等國家則掀起了的大企業兼併的浪潮,如果說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建立大規模企業集團是出於企業的自願,那么,這一次浪潮則很難說是出於企業的自願,更多的是形勢所迫。因為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地區化,企業的國內競爭和國際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的兼併主要是為了適應經濟環境的這種變化。
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革,首要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轉變經營方式,改變現有的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和不合理的產權結構,使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管理科學和產權科學的現代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經濟的主體,能夠獨立行使民事權利和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但是,這只能是解決了企業自身的問題,即使上述的目的完全實現了,也只能是將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造成了符合現代市場規律的民事主體,這只是滿足了企業生存的最根本的條件。至於企業如何生存、如何發展則依然有待於解決。這就像培養人才一樣,我們保證他的衣食住行,使他健康成長,教會他如何獨立地思考,這只是保證了他獲得了與別人相同的條件,獲得了與別人競爭的前提,還不能能夠使他成為真正的人才。要想使他真正成為某一個方面的人才,還必須對他進行相關的培訓,而培訓內容的深淺和範圍則直接取決於外部環境,即取決於社會的總體水平。例如在原始社會,要想使一個人成為首領,也許只要保證他能夠有強健的體魄就完全可以了,這樣在於大自然和外族的抗爭中他就會得到本族人的信任,就可以成為首領,而在現代社會要想成為首領,則需要具備更多的知識。國有企業的改革中同樣也要遇到類似的問題。改掉國有企業自身的弊端不是目的,改革的目的最終是為了求得國有企業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