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扶貧活動

巾幗扶貧活動

中國是開發中國家,還有相當多的人處於貧困狀態。1986年以來,中國政府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有組織、有計畫的大規模扶貧開發工作。中國政府這一行動,得到了全社會各方面力量的廣泛支持和贊同,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到1995年,全國貧困人口由原來的1.25億減少到6500萬人。

簡介

多年來,全國婦聯配合政府一直把幫助婦女擺脫貧困作為重要任務。八十年代初,各級婦聯組織開始與貧困地區、貧困戶建立聯繫。1988年以來,與國務院扶貧辦對貧困地區的1300多名婦聯幹部進行了培訓,組織她們到沿海發達地區考察、參觀、實地工作,為貧困地區培養了一支帶領婦女脫貧致富的幹部隊伍。同時,還通過在農村婦女中廣泛開展的“學文化、學技術、比成績、比貢獻”活動,以文化技術培訓提高婦女的素質;以發展庭院經濟、興辦婦女扶貧開發項目,增加婦女的經濟收入;以培養女科技示範戶、建立聯繫點、聯繫戶、先富幫後富拉手扶貧等形式多樣的工作方法,把幫助婦女脫貧致富落到實處,1985年至1995這10年間,各級婦聯共幫助了160萬貧困婦女擺脫貧困。幾年來,全國婦聯還爭取了國際援款約665萬美元,輻射到20幾個省、自治區的部分貧困地區,直接受益婦女達23萬人。

為了更好地發揮婦聯組織在扶貧工作中的作用,世婦會以後,全國婦聯與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在全國實施“巾幗扶貧行動”,計畫到2000年至少幫助100萬貧困婦女脫貧。此後,各級婦聯普遍加大了工作力度,針對貧困婦女的實際,積極探索最有效的扶貧方式,幫助貧困婦女增加收入。1996年至1998年3年間,各地採取小額信貸、勞務輸出、興辦扶貧項目、拉手結對及東西互助等方式,又幫助了86萬婦女脫貧。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婦聯參與扶貧工作必須根據當地資源、市場需求和貧困婦女的自身條件,採取靈活多樣的幫扶方式,才能切實幫助她們解決解決溫飽。

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深刻認識扶貧開發工作的重大意義,對提高扶貧工作效率,完善工作機制,加大工作力度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扶貧開發是共同富裕偉大構想的具體體現

早在15年前的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就指出:“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區有條件先發展起來,一部分地區發展慢點,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帶動後發展的地區,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來愈富,窮的愈來愈窮,兩極分化就會產生,而社會主義制度就應該而且能夠避免兩極分化”。如何消除貧富差距以及如何實現共同富裕的構想和宏偉藍圖已經擺在我們面前,扶貧開發就是共同富裕偉大構想的具體體現。不能用限制發達地區和城市放慢發展速度的辦法解決地區差距和城鄉差距,而是要統籌城鄉發展,走以城帶鄉,工業反哺農業,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的路子,不斷提升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水平,縮小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讓共同富裕的偉大構想成為現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