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經濟
全鎮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農民增收為途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在產業結構調整上,以花椒產業為骨幹,專業合作社為載體,走“合作社+農戶”的路子,邁出了實質性步伐;2008年我鎮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是:一是突破二個增長,即:農民人均純收入、財政收入二個增長;二是強化四大重點,即:扶貧攻堅、工業經濟、安全生產、信訪穩定這四大重點;狠抓六大產業,即:蔬菜、畜牧、烤菸、苧麻、勞動力轉移、中藥材等六大產業;做好八項工作,即:新農村建設、黨的建設、重點工程和城鎮建設、社會保障及社區建設、人口教育與文化衛生、生態林業、旅遊環保、移民工作等八項工作。
特色產業
一是從協調勞動力過剩與資本短缺失衡這一矛盾著手,調整一、二、三產業的比例,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提高整體效益。二是從發展第二產業的選擇上,圍繞農副產品深加工、綠色食品以及旅遊觀光等,開發有市場、有品牌、有效益的產業和產品,形成各具特色的經濟格局。吸引一大批產業化龍頭項目和鄉鎮企業集中生產。
從本地實際出發,在農業工作中重點實施“三大戰略”,培育好重點產業,推進兩大發展。即大力實施工業富鎮、科技導向、產業鏈建設三大戰略,按照“一江(烏江畫廊)、三線(319國道、武道路、武仙路)、三帶(方坪工業發展帶、重點產業發展帶、城市經濟發展帶)”的區域布局,分類抓好城郊和山地兩大區域農業經濟的戰略性調整。
其它
巷口鎮位於武隆縣中南部,烏江下游,距重慶市區170千米。縣政府駐地。東連江口鎮,西臨羊角鎮、土坎鎮,南界黃鶯鄉,北臨仙女山鎮。面積276.1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5.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5714人,其中農業人口37270人。轄芙蓉西路、芙蓉中路、梓潼、紅豆、中山、油坊、復興、中嘴8個社區,柏楊、三坪、中魚、黃荊、芋荷、鳳山、黃渡、城東、走馬、蒲板、萬銀、楊家、廣坪、蘆紅、東山、中興、出水、青吉、堰塘、石龍、中堆壩21個行政村,35個居民小組、170個農業社。鎮政府駐芙蓉中路。地處武陵山脈和大類山脈結合部的皺褶地帶,全鎮地形地貌以丘陵為主,分布在海拔170米至1400米之間。川湘公路橫貫其中。
[代碼]500232100:~001芙蓉西路社區 ~002芙蓉中路社區 ~003梓潼社區 ~004紅豆社區 ~005中山社區 ~006油坊社區 ~007復興社區 ~008中嘴社區 ~200柏楊村 ~201三坪村 ~202中魚村 ~203黃荊村 ~204芋荷村 ~205鳳山村 ~206黃渡村 ~207城東村 ~208走馬村 ~209蒲板村 ~210萬銀村 ~211楊家村 ~212廣坪村 ~213蘆紅村 ~214東山村 ~215中興村 ~216出水村 ~217青吉村 ~218堰塘村 ~219石龍村 ~220中堆壩村
[沿革]巷口鎮原名樹德鄉。1930年,因其處於烏江入關灘峽之口而改名為巷口。1942年起為設治局及縣政府所在地,當時全鎮轄19個保。1951年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十三保續置巷口鎮;八、九、十、十一、十二保建廣楊鄉;十四至十九保置青槓鄉。1953年8月析巷口鎮的鳳山、水井、芋荷、梓潼、白筍、太坪、興隆、涼水8村建芋荷鄉,析黃渡、茅坪村與黃鶯鄉的部分村建黃渡鄉。1955年撤銷芋荷鄉、黃渡鄉,鳳山等8村以及黃渡、茅坪2村劃回巷口鎮。1958年再析鳳山、青春、梓潼、高橋、太平、涼水、黃渡、茅坪、板廠、萬營、四合11村,以及土坎鄉的銀山、中贏2村復置芋荷鄉。
1985年巷口鎮轄復興街、建設街、后街、馮家坡4個居委會及中堆村,26個居民小組。1992年,青槓鄉、芋荷鄉、廣楊鄉併入,巷口鎮轄復興街、建設街頭、后街頭、馮家坡、中山街、紅豆樹、南溪溝7個居委會,29個村,33個居民小組、134個村民小組。
1997年,面積163.1平方千米,人口3.7萬,轄建設街、中山、復興街、馮家坡、紅豆樹、后街、南溪7個居委會和黃渡、鳳山、水井、高橋、太坪、萬營、銀山、涼水、芋荷、中嘴壩、梓桐、柏楊、方坪、中台、青坪、黃荊、茶林、茶坪、中坪、楊柳、荊竹、石壩、礦洞、裕華、光輝、廣坪、楊家、紅旗、綠紅29個行政村。1998年廣楊鄉劃出,2002年,將荊竹、楊柳、茶坪3村劃歸新設立的仙女山鎮,巷口鎮轄7個居委會、18個村。
2003年底區劃調整後的巷口鎮,轄原巷口鎮、青吉鄉、廣楊鄉、蒲板鄉、中嘴鄉(除柏香村夾二岩村民小組外)以及仙女山鎮茶坪村1組所轄行政區域,面積276.1平方千米,人口59813人,轄8個居委會、49個行政村,310個農業社、35個居民小組,鎮政府駐芙蓉中路。2004年5月,將49個村合併為21個村。
附:青吉鄉 [沿革]2003年底撤銷併入巷口鎮。
附:蒲板鄉 [沿革]2003年底撤銷併入巷口鎮。
附:中嘴鄉位於武隆縣中部,距縣城12千米。 [沿革]1931年設中興鄉,1958年改中興公社,1981年更名中嘴公社,1983年復鄉。1997年,面積88.2平方千米,人口1.3萬,轄桃紅、棗子、聯合、木坪、東山、棉花、廣嶺、出水、六合、大石、雨台、堰塘、青吉、新民、魚林、老盤、柏香17個行政村和中嘴1個居委會。1999年底,中嘴鄉駐地由中嘴場遷至棉花村的棉花壩(渝府[1999]201號)。2003年底撤銷,將社區居委會及桃紅、棗子、聯合、木坪、東山、出水、棉花壩、廣嶺等8個村、柏香村第1、2、3、4、6、7、8等7個村民小組劃歸巷口鎮管轄,將柏香村第5村民小組劃歸江口鎮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