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其疆域西面與緬甸接壤,北瀕碧武里(佛丕府)南連春蓬府,東面為泰國灣(舊稱暹羅灣)。是泰國境內形狀最窄長的府份,其中最狹窄處僅十三公里,即是說由海岸開車到與緬甸交界的山腳下只要十五分鐘。但是作為克拉地峽,其最狹窄處在更南面春蓬府、拉廊府和緬甸的德林達依省(Tanintharyi)之間,寬度僅六十五公里。
在巴蜀府的泰國灣沿岸有很多明麗沙灘,其中最有名者為華欣,泰王拉瑪七世在此建「無憂宮」並長年居住,之後泰王拉瑪九世則選擇在盛夏來此渡假。
歷史淵源
巴蜀城(City of Prachuap Khiri Khan)最初興建於大城王朝年間,但後來在1767年緬甸軍攻陷大城國都阿育他耶城後該城一度被廢置,1845年泰王國光復大城府後又重建。
泰王拉瑪四世在位時將曩蓉鎮(Bang Nangrom)、奎武里(Kui Buri)、婉河鎮(Khlong Wan)三鎮合併稱之為班武里府(巴蜀吉利郡)。他似乎很欣賞這個名字,所以他把泰國灣(舊稱暹羅灣)東部的一個小城鎮又命名為巴陳大吉利區(Prachanta Khiri Khet,“Khet”即為漢語中“區”一字譯音),現今該城市歸屬高棉王國,稱國公府(Koh Kong)。
泰王拉瑪四世前半生在寺院中度過,潛心研究佛學及自然學,造詣很深。登基後他曾在本府內一座高山上修築行宮,宮殿的左側是寺廟,右側是天文觀象台,四世王每日必臨,顯示了他一生中兩大熱愛和好學不倦的精神。那座山被後人稱為班武里山(Khao Prachuap Khiri Khan),因為名字太長,也簡稱為王宮山(Khao Wang,泰語“Wang”即漢語中的“宮”)。
1868年四世王根據他的天文觀測與精密計算,認定當年9月18日在泰國南部必定發生日全食,於是他邀請各國使節及賓客前來班武里府共同觀賞,並在大日子前後舉行盛宴。不幸的是在長時間觀測過程中四世王被蚊蟲叮咬,染上痢疾,當時他的御醫聞訊從曼谷趕來已經瀕臨不治。10月18日四世王在班武里府與世長辭,臨終吩咐後世泰王一定要親歷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不斷造福泰國人民。
在1940年12月8日,日本為了達到經過泰國去攻擊駐紮在馬來半島上英軍的戰略目的,他們首先派出幾十架海軍航空隊零式飛機從已經進入了泰國灣的航空母艦上起飛,飛到曼谷廊曼機場(當時是軍用機場)上空,很快就擊落了幾架前來迎戰的泰國皇家空軍的老式雙翼飛機,然後飛到曼谷王宮群上空拋撒了大量傳單。泰國政府旋即同意了日軍的“借道請求”,因為首相認為如果力戰強敵必如以卵擊石,肯定全國玉碎無疑。次日日軍海軍陸戰隊派出幾個小分隊在班武里府檸檬灣率先登入欲趕去南方春蓬府和在那裡登入的大縱隊集結,當地守軍因為尚未收到泰國陸軍總部的“放行”命令而對入侵日軍進行英勇抵抗,並將其阻擋至日落時分不能通過。集結後的日軍乘泰國火車南下至宋卡府準備進攻英軍,馬來半島的抗日戰爭隨即爆發。
行政區劃
巴蜀府的行政上被劃分為8個縣(Amphoe),又進一步被劃分為48個鎮(Tambon)及388個村(muban)。
巴蜀直轄縣
桂武里縣
塌沙家縣
大挽沙縣
小挽沙縣
攀武里縣
華欣縣
三百嶺縣
1.巴蜀直轄縣
2.桂武里縣
3.塌沙家縣
4.大挽沙縣
5.小挽沙縣
6.攀武里縣
7.華欣縣
8.三百嶺縣
華欣市(泰文:หัวหิน;英文:Hua Hin)和巴蜀市是巴蜀府的兩個重要城市。拉瑪九世皇蒲美蓬大帝常年就住在華欣市北面的「無憂宮」,九世皇陛下曾在他所創作的一個電影劇本中將華欣比作英國的海濱小鎮布萊頓(Brighton),可見兩處小鎮上同樣空氣清新,遠望大海令人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