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情簡介
巴福鎮地處重慶九龍坡區,面積18平方公里,人口1.2萬。鎮內水、電、氣、路、視、訊、排污設施齊備暢通。全鎮有小二型水庫三座,場鎮自來水日供水能力1000噸,日污水處理能力500噸,天然氣日供量1600立方,電力能承載各種工農業加工,有線電視實現光纖聯網,實施了信息上網工程,程控電話進入千家萬戶。
農業現狀
全鎮還建成了蓮藕基地、伏淡秀水果基地、蔬菜育苗基地、花卉基地。其中大岩口蔬菜種苗基地,位於巴福鎮天坪村,專業繁育各種蔬菜種苗。基地內建有標準鋼架大棚120個,大棚面積100畝,採用管網灌溉節水方式,生產道路硬化,實行標準化生產。種苗除供石橋鋪市場外,還遠銷至廣安、遂寧等地。巴福鎮每年蓮藕種植面積均在3500畝以上,主要集中在西合村、鍾鶴村,品種以鄂蓮5號、7號等優良品種為主。重慶蜀都花卉有限公司註冊資金50萬元,落戶巴福鎮西合村3社。占地60畝,經營花木,承接園林綠化工程。種植區內,環境優美,吃、住、玩設施齊備,成為鄉村旅遊的好去處。古洞伏淡季水果基地以黃花梨、豐水梨為主,從一九九六年開始在天坪村2、3、4、5、6、7、8社栽種,規模達1100畝,已成豐產果林。水果果質細膩化渣,水份豐富,甜度適中,老少皆宜,深受市場歡迎。 巴福鎮的釀酒業歷史悠久。早在一九八四年,全鎮發展以高梁為主要原料生產白酒的企業就有9家。
巴福鎮招商引資的人文環境有口皆碑。土壤肥沃,環境優美。是一個既具有良好的軟、硬投資環境,又極具發展前景,既擁有重慶主城區極大的農副產品銷售市場,又擁有大量可開發利用的農業土地人力資源的新興直轄市城郊鎮,是從事農產品種植、加工及銷售的絕佳之地。
經濟發展
巴福,是九龍坡區西部毗鄰江津的一個小鎮,幅員面積僅18平方公里,人口僅12000人,曾經礦產資源貧乏,地理位置偏僻。進入21世紀,但巴福場鎮上找不到一家像樣的歌廳,看不到一幢現代建築。此前,鎮域每年的工農業生產總值從未超過5000萬元,財政收入更是微乎其微,經濟社會發展始終低速徘徊。時光荏苒,歲月流逝。幾年後的今天,當人們已經習慣淡忘巴福的時候,這個小鎮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革。地區工農業生產總值急速增加,財政收入成倍增長,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均呈良好態勢。2005年,在全區綜合目標考核中,巴福鎮從多年的末等獎位置,躍升至“二等獎”。預計2006年全鎮GDP將超過3.4億元,稅收突破800萬元。
基層建設
鎮黨委把“人本管理”引入基層組織建設,一切以人為基本出發點,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主動性,調動人的積極性,尊重人、教育人、培養人,從而增強了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一是注重科學管理。鎮黨委一改過去黨政事務決策“一鍋煮”的作法,黨政分工不分家,黨委抓大放小,政府積極主動,工作效率得以明顯提高;同時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把經過實踐檢驗的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做法,如公車使用管理、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管理、重點項目考核等方面的管理辦法,通過制度固定下來,使管理工作走向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二是堅持班子團結。鎮黨委、政府一班人通過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和“樹立直轄意識、更快更好發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進一步落實談心交心活動,整合各種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注重協調,精誠團結,在班子內部形成了“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良好氛圍。三是狠抓隊伍建設。一方面在全鎮廣大黨員幹部中倡導學習之風,在強化理論學習的同時,組織幹部分批到市內外參觀學習,既開闊了眼界,又拓展了思維,更解放了思想;另一方面以先進性教育活動,把幹部作風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實幹精神和昂揚鬥志,鍛就了一支為民、務實、奉獻、清廉的幹部隊伍,為搞好各項事業提供了優秀的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搶抓機遇
2005年華福大道全線貫通,此時的巴福,近鄰白彭公路,遠望成渝高速,扼守華福大道,連線主城二環,區位優勢日趨明顯,面臨著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期。鎮黨委堅信機遇只屬於有準備的人,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奮發有為,迎難而上,邁出了巴福經濟騰飛的關鍵一步。一是超前謀劃,搶抓機遇。在區委做出加快西部新城建設的決定之前,鎮黨委、政府敏銳把握形勢發展的細微變化,果斷做出應時應勢的決策,在鎮級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負債完成了全鎮總體規劃和數位化地形圖測繪,為經濟發展和土地開發作好了充分準備,使區委、區政府放心地把西部新城建設的核心啟動區放在了巴福,助推巴福駛入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二是無私奉獻,負重圖強。在租地拆遷工作中,黨政領導身先士卒、率先垂範,全鎮幹部發揚苦幹實幹、團結拼搏、負重圖強的“巴福精神”,全面完成涉及27個合作社,流轉土地面積5000餘畝,搬遷農戶900餘戶、3000多人的艱巨任務,取得了優異成績。其中一期占地僅用20天時間完成1200餘畝土地的流轉拆遷,確保無一例安全事故和上訪事件發生,創造了重慶市一流的土地流轉拆遷速度,使九龍園區C區道路工程提前進場施工,拉開了西部新城建設的序幕。三是審時度勢,破局騰飛。江津雙福工業園區與巴福鎮近在咫尺,有著不可比擬的郊縣政策優勢;九龍園區C區入駐,使巴福可控發展面積減半,自主開發能力減弱。“夾縫之中思出路,彈丸之地謀發展”的逼人態勢便成了鎮黨委必須破解的一道難題。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做出了符合鎮情、行之有效的工作部署:實施“園場互動”發展戰略,打造巴福市級小企業創業基地,大力發展為C區大型企業服務、配套的中小型企業,實現了工業園區發展與場鎮拓展的互補共贏局面。
營造環境
栽好梧桐樹,才能引來金鳳凰。鎮黨委依託九龍園區投資修建的“一縱三橫”道路,一手抓硬體,積極搞好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軟體,切實改進機關工作作風,為企業、商家落戶巴福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為巴福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一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通過依託九龍園區C區開發,進一步完善水、電、氣、路、下排等配套設施,改善交通、通信、能源、環保等硬體環境。另一方面鎮政府突破資金瓶頸,負債完成了場鎮環道硬化工程,實施路燈工程,進一步最佳化、美化場鎮投資環境。九龍園區投資2.6億修建的“一縱三橫”道路已全面竣工,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基本實現“七通一平”。二是提高政府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鎮黨委、政府進一步轉變職能,強化對招商引資工作的統籌和協調力度,理順了各部門關係,暢通了辦件渠道,真正做到急企業之所急,想企業之所想。同時在提升招商引資檔次上下工夫,堅持內外並舉、有選擇的招商,一大批能耗少、污染小、投資大、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稅收貢獻大的勞動密集型和高新科技型企業紛紛入駐,形成了與九龍園區C區大型企業配套的中小企業產業鏈。巴福市級小企業創業基地已引進金焰包裝廠、萬達機器廠、愛輝機械廠、碧隆公司、永鑫機械廠等49家企業,中小企業集群規模初現,生機勃勃,把巴福帶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高潮。與此同時,巴福鎮加大休閒旅遊產業的引資力度,積極做好與工業發展配套的服務業,培育了巴福狗肉、雲水山莊度假村等一批餐飲、休閒、娛樂項目,並以此聚集人氣,營造氛圍,進一步最佳化了地區發展的軟環境。
和諧發展
執政為民是黨的基本宗旨。鎮黨委深刻認識到,只有把發展經濟的成果惠及民眾,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與信任。為此,黨委、政府突出抓好社會各項事業,努力服務民眾、回報民眾。全鎮離任老幹部的年終補助增加了3倍;弱勢群體倍受關注,救助標準逐年提高;政府實施免費培訓再就業工程,探索出“先定崗,後培訓”的有效辦法,積極破解農民工就業難題,使近200名失地農民走上了培訓就業之路;場鎮文化廣場、敬老院、鎮多媒體會議室、村辦公室、醫療室等場所紛紛建成,解決了基層組織建設和全鎮民眾文體活動、看病就醫等實際問題。今年夏季,趙壩村三個合作社出現危岩滑坡險情,鎮政府迅速決定對三個合作社整體搬遷。在拆遷工作中,由於政府重視民眾提出的問題,宣傳到位,補償到位,使得民眾也能理解政府的舉措,致使工作快速完成,並得到民眾的高度讚揚。巴福鎮真誠愛民、實在惠民的舉措既促進了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和諧發展,又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維護了社會穩定,受到了全鎮廣大人民民眾的普遍擁護。全鎮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政通人和,百業興旺,到處呈現出勃勃生機,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中邁出了堅實一步。如今,華福大道建成通車,九龍園區C區入駐,鎮域內“一縱三橫”道路全線貫通,市繞城公路擦身而過,巴福已日漸成為九龍坡區西部乃至渝西經濟走廊前沿至關重要的交通樞紐。良好的發展大環境,加之巴福人“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實踐精神,巴福鎮已占盡“天時、地利、人和”。我們有理由相信,巴福在不遠的將來,將成為我區又一顆經濟騰飛、社會進步的璀璨新星!
地方特產
巴福鎮的釀酒業歷史悠久。早在一九八四年,全鎮發展以高粱為主要原料生產白酒的企業就有9家,同時,引進瀘州老窖生產技術,生產濃香型麯酒,年產白酒最高達60萬公斤。
交通情況
巴福鎮地理環境優越,交通便利,鎮內有白(白市驛)彭(西彭)高等級公路、渝(重慶)津(江津)省級公路以及縱橫交錯的村社公路網路,距成渝高速公路重慶段第一個出口約15公里,入主城區車程約30分鐘。於2011年09月08日新開毛線溝—巴福(487路)公交線路,成為巴福鎮第一條直通城區的公交線路,有效地解決巴福地區的市民出行並保證重慶交通大學新校區師生交通出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