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為民族民俗類博物館,是重慶市渝北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下屬的全民公益性事業單位。
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經重慶市文化局1993年2月“渝文物(1993)31號”批覆,同意將原江北縣文物管理所所屬的“巴渝民俗陳列”(即現在的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婚禮院展廳和農耕機具展廳兩部分內容的前身)和“清代木雕精品陳列”(即現在的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主展廳)更名為“巴渝民俗博物館”,體制仍隸屬原文化局。1997年10月,渝北區編委以“渝北編髮(1997)19號文批覆,同意設定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為區文化局下屬全民事業單位,主要職責是負責對巴渝民俗文物的收藏、保管、研究和利用。1994年9月,由於博物館展廳分散在兩處,不便於遊客參觀,遂在重慶巴渝民俗文化村內修建新館,1997年11月新館建成開放,接待遊客。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位於渝北區雙龍大道二支巷,渝北城區的中心地區,距重慶江北國際機場3公里,距重慶城市中心20公里,交通方便快捷。博物館現由一館一院組成,即博物館和婚禮院。博物館建築面積為1241平方米,婚禮院建築面積為836平方米。博物館建築結構為混凝土框架結構,四合院建築形式,綠色的琉璃瓦屋面;婚禮院為磚混結構,為二重堂式的民居院落,小青瓦屋面。
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是在文物管理所徵集文物的基礎上,從舉辦一些小型展覽開始,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的。文管所於1986年3月成立,通過第二次文物普查以及“民間四項”集成活動,陸續徵集到民間的一些流散文物、民俗文物,其中以木雕器具為主,具有代表性的是家神龕和滿金雕花大床。在文管所展廳舉辦以歷史文物為主的展覽。1992年,為配合“菊花藝術節”,舉辦了兩個陳列,一是所本部的“木雕精品展”,展出場地300平方米左右;二是租用相鄰的圖書館場地約400平方米,舉辦“巴渝民俗陳列”,展出內容為民間婚俗和農耕機具。兩個展覽在菊花藝術節期間受到廣大民眾歡迎,引起重慶海外旅遊公司的注意。1993年3月,文管所與重慶海外經多次協商,達成協定雙方合作。文管所辦好這兩個展覽接待遊客,重慶海外旅遊公司負責遊客的客源。在雙方合作期間,年接待國外遊客3萬人次以上,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由於兩個展覽不在一處,遊客參觀多有不便,區政府決定新建博物館,以適應接待國內外遊客的需要。1994年9月奠基,1997年11月建成開放接待遊客。展覽內容有人生禮儀、節俗節慶、喪禮儀式、農耕機具、木雕精品等。由於體制原因,2007年6月經區政府決定,博物館保留木雕精品和人生禮儀兩院展覽。2008年5月,根據中宣部、文化部、財政部、國家文物局通知,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向社會免費開放,受到廣大民眾歡迎。2009年7月,經國家文物局研究決定為“國家三級博物館”。
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與重慶市渝北區文物管理所系兩塊牌子一套人馬進行管理,為全民所有事業單位,經濟來源主要是財政預算撥款。內設機構有辦公室、業務部、接待部、安全保衛部等部門,工作人員12人,其中正式編制6人,有文博副研究館員1人、館員3人、助理館員2人;另聘用臨時工6人。年接待觀眾人數15萬人次左右,其中外賓5千人次左右。
鎮館之寶
博物館另一鎮館之寶則是譽為“中國第一龕”的金木雕家神龕,
其形象之高大,用金之厚重,堪為世間所罕見。六條神彩飛揚的金龍,眾多的神仙,人物,傳說,故事更令觀眾讚不絕口,看過大足石刻和渝北木雕的人都說:石刻精華在大足,木雕精品在渝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