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村[雲南省楚雄大姚縣灣碧鄉巴拉村]

巴拉村位於雲南省楚雄大姚縣灣碧鄉,地處灣碧鄉西邊,距鄉政府所在地13.00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大姚縣城199公里。東鄰臘務堵,南鄰高坪子,西鄰鐵鎖鄉七棵樹,北鄰永勝縣東山鄉。轄巴拉、長坪子、陸家灣、尾坪子、炳海、小廠、乜波羅、以可羅、耍西腳9個自然村,2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65戶,有鄉村人口2421人,其中農業人口2421人,勞動力139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187人。 全村國土面積67.32平方公里,海拔1,160.00米,年平均氣溫20.80℃,年降水量500.00毫米,適合種植核桃、桐子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582.00畝,人均耕地1.1畝,林地63,741.80畝。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70.552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31.0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巴拉村[雲南省楚雄大姚縣灣碧鄉巴拉村] 巴拉村[雲南省楚雄大姚縣灣碧鄉巴拉村]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582.00畝(其中:田868.00畝,地1,714.00畝),人均耕地1.08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63,741.8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479.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44畝,主要種植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887.00畝,其中養殖面積108.00畝;荒山荒地28,252.50畝,其他面積5,511.70 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無路燈。全村有400戶通自來水,有26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39.3%)。有56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6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85%和7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6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19戶(分別占總數的24%和18%)。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 8.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3.0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17輛,機車69輛。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62.85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762.8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2畝。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5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1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70.552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50萬元,占總收入的37.3%;畜牧業收入170萬元,占總收入的25.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050頭,肉牛178頭,肉羊3243頭);林業收入220萬元,占總收入的32.8%;第二、三產業收入20.5524萬元,占總收入的3.06%;工資性收入72.42萬元,占總收入的10.8%。農民人均純收入1431.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7.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00人(占勞動力的14.3%),在省內務工160人,到省外務工4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種植業、養殖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65.8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54.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冬包穀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65戶,共有鄉村人口2421人,其中男性1240人,女性1181人。其中農業人口2421人,勞動力1399人。該村以傣族、傈僳族為主(是傣族、傈僳族混居地),其中傣族711人,僳僳族1525人,漢族185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人,占人口總數的0.1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89人,參合率94.5%;享受低保163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3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279戶,占農戶總數的41.95%。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2854.66平方米,擁有教師12人,在校學生160人,距離灣碧中學13.00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32人,其中小學生160人,中學生72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7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006.59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一事一議籌勞12,932個(勞均9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00萬元,有固定資產5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轉移支付、救濟物資、土地使用、計畫生育、一事一議等。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總支1個,下設6個黨支部,共有黨員59人,少數民族黨員5人,其中男黨員51人、女黨員8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21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共有團員33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水利、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薄弱,抵禦自然風險能力差;農業結構調整缺乏規模,效益不顯著,農民增收困難;村民的科技意識、更新觀念落後。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穩糧調結構,栽好一棵樹,走好打工路。發展產業熱作和冷涼兩個經濟帶,種植業以發展核桃、花椒、白芸豆、冬包穀和甘蔗為主;畜牧業以黑山羊、豬、雞為主;抓好勞務輸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