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杜克-凡爾登公路

巴勒杜克-凡爾登公路,又稱“神聖之路”,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通往凡爾登的要道。從1916年2月27日至3月6日,沿這條公路用3900輛汽車輸送了19萬名士兵和2500多噸軍用物資。

簡介

帶著防毒面具的運輸隊士兵帶著防毒面具的運輸隊士兵

1916年2月21日,德軍開始對凡爾登要塞發動進攻,企圖一舉消滅法國主力部隊。 凡爾登是法國東北邊境的戰略據點,是法國整個國防線的支撐點。凡爾登築壘地域正面寬達112公里,由法軍第三集團軍(由埃爾將軍指揮,擁有11個師,632門火炮)防守。

為了不暴露主要突擊方向,德軍決定在寬達40公里的正面上,以整個集團軍的炮兵進行八個半小時的衝擊前的炮火準備。航空兵用於轟炸敵軍後方目標和掃射防禦陣地上的法軍。德軍於2月21日發起進攻,當天占領了第一陣地,在隨後的四天中(2月22—25日)又攻占了兩道陣地和杜奧蒙堡壘,但未能突破敵人的防線。步兵進攻時採用縱深戰鬥隊形以散兵線分波次推進,最前面為強擊群。

法軍總指揮霞飛將軍於2月25日命令第二集團軍(司令官為貝當將軍,5月1日起為尼韋爾將軍)投入交戰,並通過巴勒杜克—凡爾登公路(又稱“神聖之路”)運送作戰部隊和物資。從2月27日至3月6日,沿這條公路用3900輛汽車輸送了19萬名士兵和2500多噸軍用物資。這是大規模汽車輸送的第一個範例。

意義

沒有補給,保衛是不可能的。除一條二十英尺寬,從凡爾登到西南約三十五英里的巴勒杜克城的次要公路外,德國大炮把所有的路都切斷了。沿這條公路有一條單向窄軌鐵路,為和平時期的守軍運輸補給,但現在是遠遠不夠的了。公路旁開闢了採石場,幾千名本土軍士兵和成群平民一起工作,用鐵鎬和鐵鍬拓寬和鋪砌路面。
與此同時,貝當把前線分成若干防區,以分配重炮、槍彈和其他補給。每24小時有六千輛卡車可以通過這條公路——平均每14秒鐘有一輛卡車,因此有“聖路”之稱。有50多萬部隊和17萬頭供拖曳之用的牲畜沿著聖路運往前線,這應該歸功於貝當在後勤工作上的革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