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分類
內容大體分為經分別、犍度、附隨三部份。
經分別
敘述的是戒本各條成立的因緣、條文字句的解釋以及條文運用的實例等內容。戒本是律藏的核心(在律藏中,它被稱為‘經’)。在經分別里,將比丘的二二七戒稱為大分別,比丘尼的三一一戒為比丘尼分別。其中,大分別(比丘分別)分為四波羅夷、十三僧殘、二不定、三十捨墮、九十二波逸提、四波羅提提舍尼、七十五眾學、七滅諍。總共八聚。最後的滅諍只列出條目。詳細的說明則在後面的犍度(小品第四)部里。
其次,比丘尼分別的三一一戒,分別為八波羅夷、十七僧殘、三十捨墮、一六六波逸提、八波羅提提舍尼、七十五眾學、七滅諍,總共七聚。其中與比丘戒共通的有四波羅夷、七僧殘、十八捨墮、七十波逸提。而比丘尼分別,只論及這些以外的四波羅夷、十僧殘、十二捨墮、九十六波逸提。其八波羅提提舍尼與比丘戒的四波羅提提舍尼完全不同,是論述八戒全體的。七十五眾學與比丘戒的七十五眾學雖完全相同,但只言及其首尾的第一與第七十五之二戒。七滅諍只列舉了與比丘戒相同的條目。
犍度
分為大品(Maha^-vagga)與小品(Culla-vagga)。大品有大犍度、布薩犍度、入雨安居犍度、自恣犍度、皮革犍度、藥犍度、迦絺那衣犍度、衣犍度、瞻波犍度、拘睒彌犍度等十犍度。第一大犍度是由十誦品組成;敘述由佛成道到舍利弗、目犍連出家的諸緣,以及有關受戒的各種規定。由第二布薩犍度以下,概分為二誦品或三誦品;第二到第八的衣犍度,是談有關各標題事項的諸種規定及規定的因緣等。第九瞻波犍度,是佛在瞻波國的說法;敘述諸羯磨的規定。第十拘睒彌犍度,是佛在拘睒彌國的說法,敘述該國比丘的諍論及其和合等。
其次,小品有羯磨犍度、別住犍度、集犍度、滅諍犍度、小事犍度、臥坐具犍度、破僧犍度、儀法犍度,遮說戒犍度、比丘尼犍度、五百犍度,與七百犍度。各犍度又分為二至七誦品。
第一羯磨犍度;是談苦切羯磨等各種羯磨的作法以及規定的因緣。第二別住犍度;記載受別住等處分比丘的作法。第三集犍度;敘述犯僧殘罪比丘的處分。第四滅諍犍度;敘述鎮定僧伽內諍事的方法。第五小犍度;記載比丘生活的資具及微細的禮儀。第六臥坐具犍度;記載精舍的建立和有關臥坐具的各種規定及因緣。第七破僧犍度;敘述釋迦族的出家和提婆達多的破僧。第八儀法犍度;記載客比丘、舊比丘、乞食比丘、阿練若比丘、弟子、和尚、侍者、阿闍梨等的儀法。第九遮說戒犍度;記載犯戒比丘的說戒遮止等。第十比丘尼犍度;說諸釋種女的出家、比丘尼的八重法與二十四障法等,也談到有關比丘尼的各種規定。第十一、十二兩犍度,敘述第一結集及第二結集的經過。各犍度的終了,皆有攝頌。
附隨
主要是記載經分別與犍度的綱要,且分類敘述有關律藏的各種事項,共由十九章組成。其中,第一是大分別,第二是比丘尼分別,即在前面經分別所提到二二七條比丘戒中、七滅諍以外之二二0戒,以及比丘尼戒里,除去比丘尼戒中與比丘戒共通的部份而敘述各條的制處、罪數與失壞等項的綱要。第三是等起;以攝頌列舉有關比丘及比丘尼的各戒,敘述其罪的生起。第四是無問省略和滅諍分解。無問省略是論五罪、五罪聚乃至七滅。滅諍分解是論諍論、教誡、罪過、義務等四諍事。第五是問犍度;列出二十二犍度各犍度的罪數。第六是增一法;依一法乃至十一法的增上法,分類說明經分別和犍度所說的各種事項。第七布薩初解答;論布薩等諸羯磨乃至杖紐許可之國中後,以及制戒十義利。第八伽陀集;先以偈敘述、解說制戒處的七城、四種失壞,和比丘、比丘尼兩戒的共不共等。第九諍事分解;細說諍論等四諍事。第十別伽陀集;以偈敘述呵責法等。第十一呵責品;略說呵責以及布薩等的目的等。第十二小諍與第十三大諍都是記載僧伽中犯罪裁決者的準備事項。第十四迦絺那衣分解;論迦絺那衣的受持與捨棄。第十五優波離五法;列舉佛回答優波離所問的五法,此五法都與戒律有關。第十六等起;略說比丘的二二七戒,是如何生起的。第十七伽陀集;以偈問答六種身罪、語罪乃至十二提舍尼等戒律上的法數名目。第十八發污偈,以偈的方式,提出與比丘尼不共住的問題。第十九是五品(原本無題);由羯磨品、義利品、制戒品、所製品、九聚會品組成。略說四種羯磨、二種義利、九種聚會等。末了皆有攝頌。
區別異同
巴利律藏與漢譯律藏的異同
有關巴利律藏與漢譯律藏的異同大體如次︰巴利律藏中,經分別與犍度,和漢譯的《五分律》、《四分律》、《十誦律》等比較起來,互有出入,但大綱則一致。但是,將附隨與《四分律》卷五十五以下的調部及毗尼增一、《十誦律》卷四十八以下的增一法、優波離問法等相對比,雖然有相同的部份,然其組織則大異。一般認為,附隨是較晚編纂成的。
關於巴利律藏的出版與翻譯,原典有歐登貝格(H. Oldenberg)的《The Vinaya Pit!akam in Pali》。譯本有歐登貝格、戴維斯(Rhys Davids)的英譯本(但只有戒本與犍度部份);立花俊道(只有犍度)以及上田天瑞、渡邊照宏、宮本正尊三氏的日譯。此外,另有羅侯羅山利亞雅那(Ra^hula Sa^n%kr!tyayana)的印度語譯。漢譯本則有台灣·通妙譯本。
注釋有覺音(Buddhaghosa)的《一切善見律注》(Samantapa^sa^dika)。此注釋已由高楠順次郎、長井真琴兩氏整理出版。
此外,巴利律藏的比丘戒本和比丘尼戒本是分開刊行的。各以比丘二二七戒、比丘尼三一一戒的戒條為主題,末了附有結語,以充作布薩等活動時讀頌之用。其中,比丘戒本有狄克遜(J. F. Dickson)的原典出版以及英譯,另有長井真琴氏的原典出版與日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