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卯士禍

己卯士禍

己卯士禍,1519年朝鮮王朝發生的士禍。明宗元年,尹元衡與同黨鄭順明等人誣告尹任及柳灌等士林勢力叛逆謀反,結果尹任等人以叛逆謀反罪被賜死,大尹派被鬥垮,史稱“乙巳士禍” 。

簡介

1519年朝鮮王朝發生的士禍。朝鮮朝燕山君時儒學衰退紀綱紊亂,中宗反正,起用趙光祖等少壯道學者,獎勵朱子性理學。趙光祖以儒教為政治教化基礎,欲實現三代王道政治,大事改革,終與保守派功臣鄭光弼等互相對立,因此趙光祖剝奪四分之三功臣的勛位,是為士禍原因。

中宗26年,世子派(尹任派)金安老尹任專權,假借世子派的力量肅清最後功臣派代表花川君、判義禁府事沈貞,中宗29年文定皇后生下慶源大君,文定皇后一派以其弟尹元衡為主與同宗族的尹任一派因王位繼承問題相鬥,稱為大尹與小尹之爭,後由尹任一派(世子派)獲勝。重用柳灌,李彥迪等士林派大臣,並追復趙光祖等人的職位,士林派儒士就此捲入大尹與小尹的鬥爭。

中宗死後,世子繼位就是仁宗,仁宗在位不到一年就死去(死因不明),由慶源大君繼位,就是明宗,當時只有十二歲,就由母后文定太后垂簾聽政,其弟尹元衡逐漸得勢專權。

明宗元年,尹元衡與同黨鄭順明等人誣告尹任及柳灌等士林勢力叛逆謀反,結果尹任等人以叛逆謀反罪被賜死,大尹派被鬥垮,史稱“乙巳士禍” 。

詳解

背景——中宗反正

燕山君在兩次士禍之後以為暴政能夠鎮壓臣下﹐繼續恣意施行暴政。燕山君荒淫失政﹐國政混亂的源頭產生於內廷。官婢出身的淑媛張綠水獲得燕山君的寵愛﹐為博取張淑媛歡心﹐燕山君不惜踐踏國家綱紀滿足其要求﹐兩人成為暴虐政策發出的源頭。此外﹐燕山君別出心裁的行徑即使與中國古代的有名暴君相比也過之而無不及。燕山君為滿足私慾﹐向全國派遣采紅使廣徵美女,甚至放逐儒生改成均館為宴會場所﹑廢名剎為妓院﹑夷平京畿三十里為獵場等等﹐簡直是聞所未聞之事﹐堪稱是燕山君別出心裁的創造。

公元1506年﹐在位十二年的暴君燕山迎來了末日。九月﹐知中樞府事朴元宗﹑副司勇成希顏﹑吏曹判書柳順汀﹑水原府使張珽﹑司仆寺僉正洪景舟等人密謀舉事﹐反抗燕山君的暴政。朴元宗指使下的反正軍襲擊了戚族慎守勤和任士洪的府邸﹐誅殺二人之後揮軍進攻燕山君所在的昌德宮。而此時的燕山君早已失去了人心﹐在為難之際左右相繼叛離無人施以援手﹐昌德宮內入直的軍士以及承旨紛紛逾牆而走﹑逃散一空﹐朴元宗所率的反正軍至此已經不必多此一舉進攻昌德宮﹐遂結陣於景福宮闕門之外﹐與百官入宮準備迎立晉城大君。之後﹐經過朴元宗等人與慈順大妃(晉城大君生母)的商議﹐傳令燕山君交出大寶讓位於晉城後流放江華島喬桐﹐晉城大君李懌遂即位於景福宮勤政殿。當年的十二月﹐一代暴君燕山君被賜死﹐終年僅三十歲。

中宗反正為荒唐的燕山時代畫上句點﹐但是中宗大王君臨三千里江山的本領並不比其兄長燕山君高明﹐士禍持續蔓延﹐將近半個世紀。

己卯士禍

如果說燕山君是朝鮮王朝的一代暴君﹐那么中宗無疑是與之齊名的一代昏君。依靠反正功臣坐上大位的中宗沒有駕馭邦國的才能﹐處處受功臣勛舊之制約﹐卻不忘建立王道政治﹑追隨三代美政的痴想﹐大批起用士林儒生﹐企圖一掃燕山時代的弊政﹑浸淫在成為與世宗並駕齊驅的明君的迷幻當中。中宗一方面盲目支持士林派激進的改革﹐一方面又無法調解固有的士林勛舊之爭﹐在關鍵時刻為求自保拋棄士林派﹐終於又釀成一次大範圍的士禍。

嘗過燕山時代戚族讒言所帶來的苦頭﹐勛舊功臣們終於了解在君王身邊安插線眼的必要性。因此﹐在反正之後﹐朴元宗等功臣立即著手廢除中宗王后慎氏﹑轉而安插功臣之女為新王后。中宗的第一任王后慎氏的父親慎守勤﹐是燕山時代府中派(外戚)的頭號人物﹐在反正中不順從反正軍而被殺害。有著這種不良記錄的慎氏王后無疑無法長久居於後宮﹐在反正之後不久﹐朴元宗主導下﹐以反正功臣的力量迫使中宗廢除王后慎氏。此後﹐功臣們趁後宮空虛﹐紛紛安插自己的女兒入宮﹕朴元宗之養女(日後的敬嬪)﹑洪景舟之女(日後的嬉嬪)﹑尹任的妹妹(日後的章敬王后)......功臣們可以掀翻君王的寶座﹐也可以隨意干涉大王的後宮﹐中宗由此終於看清功臣的力量以及對自己的潛在威脅。

出於力量制衡的目的﹐中宗大舉起用新進士林制約功臣勛舊的跋扈﹐並且平反了大批燕山時代士禍中受害的士林﹐擺出建立清明政治的姿態。朝廷再度出現士林派與勛舊派對立的局面﹐中宗朝的士類爭鬥因章敬王后的早逝而白熱化。中宗十年(公元1515年)﹐產下世子李岹(仁宗大王)不久的章敬王后病亡﹐中宮之位空虛﹐而此時反正的首席功臣朴元宗﹑柳順汀﹑成希顏等已經逝世﹐急於在朝廷爭取一席之地﹑重振燕山時代士禍以來權勢失落的士林勢力﹐決意利用此次機會打擊對頭勛舊派﹑重奪朝廷政治的主導。此事又成為士林與勛舊交鋒的焦點。士林派以世子年幼為理由﹐主張不應從原有後宮中選新王后﹐而應該恢復廢后慎氏的地位﹐以撫育年幼的世子﹐實質上是藉故打退勛舊派在後宮的影響力。勛舊派針鋒相對﹐堅持從原有的功臣女兒中產生出新後。爭論激化﹐朝廷最終一分為二﹐言官趙光祖﹑安瑭為首的士林與南袞﹑沈貞為首的勛舊﹐士類之爭爆發。兩派之間勢均力敵互相攻擊﹐中宗無力調停﹐只好避開爭議﹑對兩方主張不置可否﹐另外從前王后的坡平尹氏當中選取尹之任之女為新王后﹐暫時平息了兩方的爭端。然而此事僅僅是更大鬥爭的前奏﹐士林吹響了向勛舊進攻的號角。

躊躇滿志的士林派儒生自以為自己的力量足以震動整個朝鮮﹑以為儒林的時代已經帶來﹐於是在朝廷方面加大幹涉的力度﹐力圖在短時間內打倒不合儒家規範的事物﹑達到所謂的王道政治。其中最為活躍的當數靜庵趙光祖。趙光祖自中宗五年(公元1510年)中舉以來成為當世名士﹐享有崇高威望進而成為士林的中心人物﹐入仕以來迎合了中宗的政治需要而受到知遇。趙光祖試圖按照自己的理念改造著朝廷內外﹐廢止成宗大王以來宮廷的佛事﹑廢止道教色彩的昭格署﹑將高麗忠臣鄭夢周供奉在成均館文廟﹑刊印<<鄉約>>﹑<<理倫行實>>﹑<<三綱行實>>等倫理書籍﹐再到招攬同志的賢良科考試......這些改革完全符合中宗夢想成為明君的心理﹐被一一應允。趙光祖的改革有由淺入深的傾向﹐逐漸觸及到勛舊的敏感部位﹑為勛舊功臣所不容。勛舊功臣對士林人物呼風喚雨的本領感到萬分恐懼﹐雖然士林的鋒芒尚未直接指向自己。勛舊們不去除步步進逼的儒生就寢食難安﹐而沉浸於美政之夢的中宗似乎忽略了勛舊的力量﹐也沒有估量過自己的實力﹐繼續在做自己的春秋大夢﹐而將士林儒生一步一步推向死亡境地。

趙光祖在朝廷得勢﹑平步青雲﹐成為整個士林的中心人物﹐再者有傾向士林派的領議政鄭光弼(守天)﹑右議政安瑭為靠山﹐士林一改以往被打壓的被動地位﹐不斷在朝中崛起。士林儒生為此沖昏頭腦﹐急於加快驅逐勛舊勢力﹑實現三代美政的步伐。在狂熱儒生的簇擁下﹐趙光祖又主導著另一次革命﹐矛頭直接指向勛舊派。己卯年十月(公元1518年)十五日﹐趙光祖﹑李成童等奏請中宗削除部份“反正功臣”的功臣名分。所謂“反正功臣”﹐即指中宗反正時參與反正的官僚﹐中宗即位後按其功績分別授予一到四等的靖國功臣名分﹐然而當時參與勛位授予的武靈君柳子光(前面提及挑起戊午士禍之一人)不法受賄﹐從而導致二等功臣以下多有濫竽充數者﹐功臣們享受國家奉養十數年﹐成為中宗朝一大弊政。而趙光祖這次所主導的即是著名的“偽勛削除案”。在趙光祖等士林人物一再堅持之下﹐本來猶豫不定的中宗無法繼續包庇擁戴自己登上大位的功臣﹐只好交付議政府處理﹐領議政鄭光弼﹑右議政安瑭自然不會視而不見﹐當即通過了趙光祖的提議﹐削除二等功臣以下七十六人的偽勛。士林使用近乎逼迫中宗的手段再次湊效﹐士林勢力在朝中的份量又再大增﹐不過﹐這一狀況未能持久﹐不久之後士林勢力又被打落到谷底。

飽嘗士林儒生的苦頭後﹐勛舊派終於決心發起反撲。後宮中忽然出現有“走肖為王”字樣的樹葉﹐明顯有針對趙光祖的意味﹐於是曖昧的流言四起﹐趙光祖處境十分尷尬。而善變的中宗在偽勛事件後對趙光祖為首的士林已經產生厭惡之心﹐此時對士林派的倚重已經大大動搖﹐流言蜚語更是火上加油﹐中宗再次重蹈其兄燕山君的覆轍﹐為個人好惡所驅使﹑被弄臣所誘導利用﹐成為勛舊大臣剷除士林勢力的手中利刃。趙光祖的末日就在他最為輝煌的那一年﹐己卯年冬。在“走肖為王”的背景下﹐勛舊派洪景舟﹑南袞﹑沈貞﹑金詮等藉機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彈劾趙光祖等人﹐因為牽涉到自己的王權﹐中宗輕易地同意逮捕士林派下獄﹐趙光祖以及金淨﹑韓忠﹑奇遵﹑金湜﹑朴世熹等同僚被捕獲﹐經過簡單的刑訊後即被處流刑。醞釀多時的異謀﹐爆發只在一瞬間﹐如此輕易地將如日方中的士林推倒﹐這距離士林獲得中宗賞識不過兩三個月光景而已。殿上虎一般的趙光祖﹐不明伴君如伴虎的道理﹐終於為中宗所吞噬。己卯年十二月﹐趙光祖在流放地全羅道綾城被賜藥毒殺﹐終年不過三十九歲。而不僅是與趙光祖並肩攜手的士林同僚﹐即使是鄭光弼﹑安瑭﹑李長坤(叛義禁府事)等聲援士林革新的朝中重臣也被勛舊派一併牽連驅逐﹐勛舊勢力紛紛添補原先士林所占有的位置﹐金詮﹑南袞等分別補領議政和左議政﹐沈貞判義禁府事......士類的爭鬥餘波未了﹐辛巳年(公元1521年中宗十六年)勛舊派將士林的餘燼熄滅﹐被罷職安瑭(永慕堂)被用同樣的誣陷手段被賜死(辛巳誣獄),腥風血雨之後﹐勛舊派再次恢復了權勢﹐而士林儒生再次被清除一空﹐改革的成果悉數廢除。本來企圖通過起用士林來抑制跋扈的勛舊的中宗﹐不知不覺地又落入勛舊大臣的掌控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