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套叢書論涉主題主要圍繞法國哲學展開,部分地涉及到具有哲學深度的文化研究。法蘭西哲學既不同於盎格魯----薩克遜的經驗主義傳統,也有別於德意志的先驗主義傳統,她讓我們從哲學的玄思中也能夠體味到文學藝術所具有密切:許多哲學大師都在文學藝術方面成就卓著,而繁榮的文學藝術又為法國哲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靈感源泉。法國哲學源於笛卡爾以法語作品《方法談》回應蒙田的《散文集》,而笛卡爾同時也被認為是西方整個現代哲學之父。從這個意義上講,不了解以法國哲學家笛卡爾為代表的17世紀“大理性主義”,就無法了解西方哲學從早期現代哲學到後期現代哲學再到後現代哲學的歷史進程。法國18世紀的啟蒙哲學、19世紀的諸多哲學流派都在西方哲學史上有其獨特地位。20世紀的法國現象學--存在主義運動、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運動、後現代主義運動則把法蘭西的感性哲學提升為了世界哲學的主導潮流之一。
本書目錄
序
引言 柏格森:風格與命運
一 Berg/son:反抗者之子
二 一種哲學的奇特命運
三 風格
四 “我沒有體系”
六 新的命運----在20世紀的哲學地圖上:“我完全避免了德國文化的影響”
七 理解柏格森哲學及其當代命運:“誕生著的柏格森”
上部 綿延之發現
第一章 意識的直接材料
第一節 意識與柏格森主義的誕生
第二節 意識與綿延
中部 世界之奠基
第二章 虛無與存在
第一節 世界之奠基
第二節 世界的直接材料
第三節 反對虛無
第三章同一與差異
第一節 從“一與多”到“差異”
第二節 差異與記憶----本體論
第三節 世界奠基的完成
下部 綿延之思
第四章 綿延地思
第一節 時間
第二節 直覺
第三節 生命
第四節 自由
結論:存在的吶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