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峰村
巧峰村是安徽的一個村。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巧峰村
- 所屬國:中國
- 所屬市:宣城市
- 所屬鄉鎮:涇川鎮
- 地理位置:安徽省宣城市涇縣城東郊11公里處的涇川鎮
- 人口:1751人
巧峰村
巧峰村位於安徽省宣城市涇縣城東郊11公里處的涇川鎮,205國道穿境而過。全村共475戶1751人,總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1670畝,村辦林場1個,主導產業是蠶桑、林業和民營工業。黨總支下設3個農村社區支部,黨員51名,其中大專以上文化3人。2005年被省委組織部授予農村“五個好”基層黨組織建設標兵稱號,2006年度被授予宣城市第二屆“文明村”、“十強村”稱號,2007年度被授予“安徽省民主法治示範村”稱號。蠶桑、林業、民營工業是該村的三大支柱產業,為了加快村戶經濟發展,村黨總支立足產業做文章,打好三張牌。一是著力發展一村一品,引導並主打“蠶桑”品牌。近年來,巧峰村注重發揮蠶桑專業協會的優勢,積極爭取市縣農委的支持,率先在全縣成立了“農民蠶校”,為桑農提供育苗、購種、養殖、銷售等一條龍服務。2007年底,該村被縣商務局納入“東桑西移”項目建設,農民養蠶有了更多的優惠政策,勁頭更足了,目前全村擁有桑園700畝,養蠶家庭182戶,單季養殖超過700張紙,全年創產值100萬元,戶均增收5000元。二是積極號召民眾壯大林業經濟、多方位發展個體經濟。近年來全村開墾荒山800餘畝,新栽種易楊、外松等800畝,新增毛竹1400畝,全村現年產毛竹100萬斤,年收入超過30萬元。三是築巢引鳳,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目前,該村有民營企業10家,可吸納當地村民近300人就業。該村注重“雙培雙帶”工作,讓黨員成為能人,把能人培養成黨員。發揮黨員電教播放陣地在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培育科技示範基地上的載體作用,培養和造就一支合格的新型農民隊伍、黨員隊伍。黨員胡守清、胡賓父子開發“烏龍茶”,現擁有茶園300畝,年產值80萬元以上。通過“電教+網路”的模式,巧峰村80%的黨員學會了1-2門科技知識,帶動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當地民眾的創業。作為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該村一方面注重基礎設施建設,抓好“三清四改”,改善村容村貌,美化環境。2007年以來,共投入各類資金45.63萬元,建成通組通戶水泥路2.43公里,改水、改廁116戶。另一方面,注重農村文化建設,倡導廉政文化,塑造文明新風。村開展了“五好文明家庭”和“文明十星戶”評比,黨員的廉潔自律被納入考評的一項重要指標。黨員梁輝戶被評為2007年“宣城市五好文明家庭”和2008年市“優秀黨員中心戶”,梁勇剛被評為“宣城市十大青年創業之星”。2007年,全村投入5.4萬元用於東沖示範點的900平米的休閒場所建設,爭取團市委和市民政局支持,在村部建成“共青書屋”和“農民書屋”各一處,書屋還接入了寬頻,配備了電腦,現有圖書2000多冊,並已編類上架,供民眾閱讀,村民能隨時上網查閱科技致富的信息。通過多方努力,營造廉政文化進農村的濃厚氛圍,使廉政文化深入人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