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engineering dynamic geological process,與工程建設有關的自然地質作用和工程地質作用的總稱。
類型
它可分為兩大類:①內動力地質作用。內動力地質作用一般認為是由於地球自轉產生的旋轉能和放射性元素蛻變產生的熱能等,引起地殼物質成分、內部結構以及地表形態發生變化的作用和過程,如岩漿侵入與火山噴發,地殼運動導致的褶皺、斷裂、地震等。地殼運動包括垂直升降運動和水平運動,這種動力是巨大的。六千五百萬年前,整個青藏高原包括喜馬拉雅山在內都是一片汪洋大海,由於從這時起該地區地殼開始逐漸抬升,現在這裡成為世界的屋脊。在同一個地區不同時期內,上升運動和下降運動常常是間歇性的,河流就是在這種運動中形成的。當地殼上升,水流下切原有的岩土體,沖刷出一條較窄而深的河床,一般呈“?quot;V”字形,長江、黃河上游地殼現在就處於上升階段,故而形成綿延千里的峽谷地貌;當地殼下降,河水的下切能力就減弱,如果沒有人工治理,河水泛濫,河床變的寬闊,接受沉積,形成所謂的沖積平原,如現在黃河下游的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們把在洪水期能夠淹沒的部分叫河漫灘,枯水期能夠淹沒的部分叫河床。如地殼再一次抬升,河流會進一步下切,河床原有的沖積層遭受侵蝕,以前的河床和漫灘即使在洪水期也不能被水淹沒,在河流兩岸形成平坦的台地,我們稱之為階地。地殼的間歇性上升,導致河流從新到老有一級、二級、三級甚至更多的階地。目前黃河在蘭州附近就有六級階地,渭河在西安有三級階地;②外動力地質作用是以外能為主要能源在地表及其附近進行的地質作用。其中重力是最主要的參與者,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外力作用的實質是各種形式的水、大氣和生物為動力,塑造和改造地殼表層的過程。根據作用過程和結果可將外動力地質作用的類型劃分為風化作用、剝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沉積成岩作用和下坡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