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擺的成績
“再過幾年,我們縣會趕超全疆一大批兄弟縣市,向經濟強縣邁進。”10月28日,我在青河縣採訪,正趕上該縣開“兩會”,一些會議代表在閒談中,不時提到這句話。
國家級貧困縣、艱苦邊遠地區、2005年財政收入排全疆倒數第三……青河人憑什麼說此“大話”?有人將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拿給我看,在總結和計畫中,礦業和因礦業拉動的各項產業,增長額都是“翻番”——這可是明擺著的成績。
問題的根源
對此問題,青河縣委書記趙傑用“礦業富縣”來
闡釋。2005年年底,趙傑到青河縣當書記,正趕上該縣制定“十一五”規劃,他當著其他領導的面表態:“把這條寫進去:‘十一五’末,全縣財政收入要達到2350萬元。”
“書記,你初來乍到,還不了解青河的情況。建國幾十年來,縣財政收入才達到900萬元,你定這么高,咱們拿什麼來完成?”立即引來一片反對聲,其中包括四套班子的一些領導。
對於青河縣的情況,趙傑早考察過。青河縣雖然有無公害小麥、阿魏菇等特色農副產品,但僅靠農業來增加財政收入,速度極其緩慢,俗話說“無工不富”,青河縣有優質礦產資源。以資源轉換為突破口,新型工業化不愁做不成規模。守著金飯碗受窮,當書記的當然坐不住。
打出招牌
一開始,當其他領導發現趙傑將“十一五”規劃當成了責任狀,並打出“礦業富縣”這張牌後,不禁替他捏一把汗。但是,他們次年就發現,書記的這張牌真是勝券在握:2006年,依託國家優惠政策,青河縣迅速為勘探開發商營造出良好的投資環境,公益性和商業性地質勘察工作同步展開了。政府的勘探投入超過了過去10年的總和,取得探礦權的企業也在翻番,誰來投資開發,誰就受益,這樣的好事,比做任何宣傳都管用。上海、北京、遼寧、山東等地的大企業、大集團紛紛來到青河,儘管趙傑把招商的門檻一再提高,但青河縣賓館還是經常前所未有地爆滿。幾乎每天,不單是趙傑有接待不完的客人,其他領導也感到空前繁忙,雙休日休息已成為過去。
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農牧民人均收入,這幾項指標,像受熱的汞柱一樣迅猛上升;縣財政收入的“十一五”目標,有望提前完成。去年年底,青河縣在全疆經濟排序中,已經超過了好幾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