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效益分析法

科學測定出各道工序的耗費ACi。 計算各道工序的效益值D=aVi÷ACi。 將各工序的Ei與標準值E進行比較。

工序效益分析法實施的步驟

首先,根據產品加工的工藝流程。合理劃分工序。明確各工序加工任務。把各工序都當作一個“效益單元”。
其次。科學測定出各道工序的耗費ACi。
第三。確定每道工序對產品最終價值形成的貢獻量△vi。這是工序價值分析法最困難也是最關鍵一步。通常有兩種方法:其一是根據各工序在產品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確定重要性係數,再乘以該產品的最終價值增加量,即為該工序的貢獻量AVi;其二是根據市場價確定。因為原材料從投入生產開始,經過每道工序加工後產生的半成品,既可以進入下道工序繼續加工,也可以直接進入市場進行交換。所以企業完全可以參照市場價確定出不同完工程度的半成品價格,某道工序完工後的市價減去其上道工序完工後的市價,差額即為本道工序的價值貢獻量。
第四。計算各道工序的效益值D=aVi÷ACi。
第五。確定標準效益值E。由Ei=aVi÷aCi可知,Ei實際上就是第i道工序的“成本貢獻率”,因此,標準效益值E可以參照企業的目標成本利潤率指標來確定。但由於企業目標成本利潤率在含義、計算方法等方面畢竟不同於工序的“成本貢獻率”,所以必須對目標成本利潤率進行修正,方可以作為標準效益值E。修正時主要考慮銷售稅金、期間費用等因素。
第六。將各工序的Ei與標準值E進行比較。若Ei÷E>1,說明第i道工序的效益高,其成本低於標準成本,應對該工序職工進行獎勵;若Ei÷E<1,說明第i道工序效益低於標準,成本偏高,該道工序應作為成本控制的關鍵點。當然,在已知標準效益E及各道工序價值貢獻量AVi情況下,可以計算出各道工序的標準成本△Ci=AVi÷E,然後直接與其實

提高工序效益的途徑

工序效益分析法既是成本管理的一種新方法,同時也是企業進行成本管理的一種新觀念,它把成本與效益結合起來考慮,使成本管理直接服務於提高經濟效益,並把成本管理的基點落在工序上,從而使成本管理有了科學的基礎。
根據工序效益分析法的基本公式Ei=△Vi÷△Ci.提高工序效益,並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基本途徑主要有三種:
一是在保持△Ci不變的前提下。提高avi。便提高了△彤。
二是在提高△vj的同時。降低△ci.從而使AEi較大幅度增加(該途徑比較理想)。
三是△vi與△Ci同時增加。但△vi增加的幅度大於△Ci增加幅度。從而使△Ei提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