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十卷集

川端康成十卷集

《川端康成十卷集》是一部川端康成寫的文集,總共十卷。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本文集的主要特色是:

⑴在十卷本的範圍內,儘可能系統地反映川端康成各個時期的創作傾向,比如:新感覺派時期創作的某些具有新感覺主義傾向的掌小說,以及《春天的景色》、《溫泉旅館》;回歸傳統主義時期的全盤繼承佛教哲理尤其是輪迴思想的《抒懷歌》,以及在東方與西方文化交融中產生的《雪國》、《千隻窯主》、和《古都》等。從而展示川端在兩種極端傾向的搖盪中,產生了對傳統文學也對西方文學批判的衝動和自覺的認識,認真整理了自己的文學創作思想,最終創造出川端文學之美、東方文學之美的歷程。

⑵有重點地編選一批過去從未在中國出版的、而在川端文學世界中又占有不可忽視地位的作品,比如《淺草紅團》、《美麗與悲哀》、《日兮月兮》、《蒲公英》等中長篇小說。這些作品給讀者提供了一個更體、更廣角的鏡頭,來窺視川端文學的全貌。

⑶儘量照顧各文學各類,除長中短篇小說外,還選編了掌小說、散文和創作隨筆。川端的許多小說都是先經掌。

作者簡介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以《伊豆舞女》、《雪國·千鶴·古都》在中國掀起了一場“川端熱”,是亞洲第二位摘取諾貝爾文學獎桂冠的作家。他以新感覺表現傳統美,成為新感覺派的不懈堅守者。他的小說以纖細的心理刻畫、纏綿的情意渲染、自由靈活的聯想、快速跳躍的節奏、意在言外的象徵、簡約含蓄的語言描畫出一幅幅意境朦朧、絢麗多彩的日本浮世繪。曾以《雪國·千鶴·古都》優美譯文傳頌一時的女翻譯家高慧勤擔任主編,為保持原作的風格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現代文學大師。1924年畢業於東京大學,1948年至1965年間連任日本筆會會長,從1958年起任國際筆會副會長。1968年以《雪國》一書因其“以敏銳的感受及高超的敘事技巧、表現了日本人的內心精華”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日本人。也是第二位榮膺此獎的亞洲人。

川端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小說和散文,其中尤以《伊豆的舞女》、《千隻鶴》、《睡美人》、《雪國》、《古都》等最富盛譽。他的作品在虛幻、哀愁和頹廢的基調上,以病態、詩意、孤獨、衰老、死亡來反映空虛的心理、細膩的感情和憂鬱的生活,追求一種頹廢的至美,達到一種空靈虛無的藝術至境。1972年4月16日,這位追尋東方美的文學大師,在公寓以煤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目錄

第一卷 序 虹 雪國花的圓舞曲名人

第二卷 千鶴 山之聲

千鶴

碧波千鳥

山之聲

解題

第三卷 歲月 湖 瓊音

再婚者

歲月

瓊音

解題

第四卷 彩虹幾度 舞姬

彩虹幾度

舞姬

解題

第五卷 古都 美麗與悲哀

古都

美麗與悲哀

解題

第六卷 東京人 上卷

東京人 上卷

解題

第七卷 東京人 下卷

東京人 下卷

解題

第八卷 生為女人

生為女人

解題

第九卷 伊豆舞女 水月(短篇、小小說三十一篇)

小小說

揀骨記

脆弱的器皿

奔向火海的她

殉情

化妝

石榴

紅梅

秋雨

白馬

短篇小說

十六歲的日記

招魂祭一景

伊豆舞女

針、玻璃與霧

水晶幻想

落葉

二十歲

禽獸

鄉間計

夕暉少女

母親的初戀

女人的夢

歲暮

山雀

重逢

瓊音

富士初雪

水月

離合

弓浦市

玉臂

竹聲·桃花

題解

第十卷 文學自傳 哀愁(隨筆、評論七十篇)

隨筆

溫泉通信

初秋旅信

初秋山間暢想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