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書院吹香亭

嶽麓書院吹香亭

g)門池,始鑿於宋代,與飲馬池相對應。 “黌”,即古時的學校。 由來懷茂叔,應許賞心同。

位於嶽麓書院頭門北側、文廟照壁之外,有黌(hong)
門池,始鑿於宋代,與飲馬池相對應。“黌”,即古時的學校。池上有亭,名曰吹香亭;相傳為宋代尚書鍾仙巢所建,宋理宗親書“仙巢吹香亭”額,並書杜荀鶴《題衡山隱士山居》詩“放鶴去尋三島客,任人來看四時花”為柱聯,久廢。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山長羅典築今亭,名為東亭,並建有木橋通往亭內。嘉慶二十四年(1819),山長歐陽厚均為存故跡,改東亭名為“吹香亭”。道光六年(1826年)改木橋為石橋。抗日戰爭中亭毀橋存。現亭為1984年修復。因池中遍種荷花,嶽麓八景之一的“風荷晚香”即取景於此。
夏季來臨,蓮葉田田,荷花競艷,習習輕風送來縷縷馨香,徘徊在橋上停下,人面荷花相應成趣。夏日觀荷,最好的時段是黃昏。如果天晴,斜陽西照,浮光耀金;蓮荷被塗上油畫的顏色,那種儒雅的景致,也只有畫裡才有;如果碰上雨天,瀝瀝夏雨打在荷葉上,夾帶著淡香的天籟之音,黃昏的風騷,被這一池的蓮荷獨占……
清代嶽麓書院學生嚴祜曾作詩《風荷晚香》,詩中所談到的不是夕陽留去、細雨情濃的黃昏,而是夜風漸起、月上梢頭的夜景:
何處消殘暑,池荷入夜風。
香清衣欲襲,波靜月初融。
晚景微茫里,函芳淡遠中。
由來懷茂叔,應許賞心同。
(註:茂叔,即 周敦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