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口村

嶺口村

本詞條涉及消岐義詞條,主要介紹的是浙江省金華市嶺口村,同時還介紹安徽省歙縣紹濂鄉嶺口村。浙江省金華市嶺口村位於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東北,距縣城60公里。因蟠溪縱貫村中,溪東稱嶺口,溪西稱隔水,1958年為嶺口管理區嶺口生產隊,1961年分稱嶺口大隊和隔水大隊,但在歷史淵源及基本建設等方面,密不可分,習慣上統稱嶺口。嶺口文風悠久,始祖胡貯不戀官場而潛心於學,南宋間進士胡賢吉、胡奎、胡釋之均文章雅爾。胡氏家族好學之風,影響一方。民國元年創辦國小,為現磐安境域僅有的6所國小之一。

基本信息

浙江省金華市嶺口村

民國時為玉山區公所駐地。1949年後,玉山區公所及嶺口鄉人民政府均設在嶺口,駐有人民法庭、派出所、糧管所、工商所、財稅所、郵電所、衛生院、農技站等區級單位。1992年撤銷玉山區,建立玉山鎮,嶺口隸屬玉山鎮,為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全村764戶、2566人。

嶺口村嶺口村村莊一角
嶺口村民以胡姓為主。始祖胡貯原籍永康,系北宋兵部侍郎胡則的從弟,開寶間中進士,官拜燕府助教,素志淡泊,無意於官場,越年而辭歸,披閱經史,潛心於學。聞台州有通《易經》淵源者,即率其子登門造訪。返途中見嶺口山川鍾秀,遂於端拱元年(968)自永康華溪徙居於此。距今已1000餘年。

嶺口系玉山盆地西部邊緣,與東陽市相鄰。村西有唐婆嶺、杜家嶺,因村在兩嶺之口,故稱嶺口。橫貫於兩嶺的山脈,為錢塘江水系與曹娥江水系的分水嶺。兩嶺則是歷史上玉山地區及天台、新昌相鄰地區出東陽、義烏以至金華、衢州的孔道,軍旅自東陽縣城方向進入玉山地區,嶺口首當其衝。白頭軍武裝抗清時,清軍在嶺口建木城抵抗,與白頭軍激戰月余,城破軍潰。1949後,王玉公路代替了歷史古道,後又相繼建成嶺尖、嶺尚和嶺西公路,設有汽車站,為磐安縣東北部的交通樞紐。嶺口西有筆架山,三峰並立,峭拔峻秀。北有覆船山,相傳二童牧於嶺,以禱雨坐化。山上建有廟宇。南有珍珠山,山上有廟,昔時朝拜者甚眾。村口原

嶺口村嶺口村新農村住宅設計獲金獎作品

有永愛院,有鐵佛一尊,高二丈余,大四圍,1958年大辦鋼鐵時被毀。
蟠溪原縱貫村中,村區易遭水災。清光緒十五年山洪爆發,沖毀民房38間,淹死村民8人。1958年農曆正月初一,村民齊集,冒著紛飛的雪花,開始破土改溪,歷時2年,改溪長400米,寬12米,原來溪流成為今日的街道。此後,以水利為中心,開展系列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後建成了茶雲坑大家嶺龍潭背王新塘大儂坑燈香塢6座水庫,為農業旱澇保收打下了基礎。其中,龍潭背水庫壩高30米,蓄水20萬方,水質清澈,大旱不涸,既盡灌溉之利,又為全村提供了飲水資源。
在全村農田基本上能旱澇保收的前提下,又開始改造落後畈,建成通往金竹塢的機耕路,建立新居民點小王村;又把散居村西北山塢間的零星農戶集中,建九橋居民點,編為一個生產隊。接著,在完成了影院、自來水等一般性的福利設施之後,投資18萬元整改用電線路,將全村3000餘米里弄鋪澆了水泥路面。現在村中街道平寬,蟠溪上架有17座小橋,村口石拱橋上有亭翼然,旁邊綠樹成蔭,村莊環境大為改觀。

經濟發展

嶺口村嶺口村村景
80年代前,嶺口村民束縛在土地上,溫飽艱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逐漸走出了以勞務輸出為龍頭,農、工、商、服務、建築、運輸多種行業齊頭並進的經濟發展之路。
隔水首先於80年代初辦起絲織廠和布廠,鄉村工業開始起步。至1992年村內有絲織廠電珠廠木雕廠、塑膠廠等,產品有被面、棉針織品、電珠、木雕家具、擺設、塑膠配件等。鎮屬磐杭地毯廠和機械塑膠廠,也坐落於嶺口。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商業、服務業及交通運輸業都開始成為村鎮的經濟門路,汽車站附近自然形成商業網點,旅館、飯店及各色商店逐漸增多。一些專業戶也脫穎而出,先於他人致富。隔水的建築承包專業戶造價數十萬元的私人住宅,已矗立於蟠溪之邊。嶺口中藥材購銷專業戶在1991~1992年購銷白朮、玉竹等大宗藥材65.5噸,還有天麻、小青花等18個品種的小宗藥材,營業額達55萬元,上交國家稅收2.1萬元。
在村鎮企業培養的一批女工的帶動下,勞務輸出已成了一股勢不可擋的洪流,昔日禁錮在土地上,終年辛勞也擺脫不了貧困的大批剩餘勞力,洗腳上田,南下北上,出去闖蕩,有的夫妻雙雙而行,有的舉家外出。1992年全村外出人數達1100多人,年收入200餘萬元。勞務輸出已成了發展經濟的龍頭產業,使一批村民擺脫貧困,走上了致富道路。

村莊文化

嶺口村嶺口村
嶺口元宵節的亭閣燈以其工藝精湛、美觀雅致而馳譽一方。每一亭花燈就是一座亭台樓閣。1978年元宵節燈數達178亭。每一亭花燈的製作,僅木工與雕刻就需12天,裝飾的花朵、繡球和流蘇都極為精緻。每亭花燈點蠟燭12根,儼然是一座幽雅別致的亭榭的縮影,玲瓏剔透。1988年元宵節,浙江電視台特來拍攝專題記錄片。嶺口的農村劇團也甚為活躍,常被外地邀去演出。1979年東陽縣文藝會演時,獲劇本獎、演出獎和演員獎。
嶺口文風悠久,始祖胡貯不戀官場而潛心於學,南宋間進士胡賢吉、胡奎、胡釋之均文章雅爾。胡氏家族好學之風,影響一方。民國元年創辦國小,為現磐安境域僅有的6所國小之一。70年代初創辦嶺口中心國小,學校占地面積4300平方米,學生600餘人。設在村區的嶺口中學,被評為縣、市、省優秀實驗中心,教學質量上乘。
在改善社會風氣、建設精神文明中,嶺口老年協會做了出色的工作。老年協會會員250餘人,老有所為,為村委會做參謀,義務為村民修路,建路廊4座、小橋6座,在村口建亭閣1個。會員不僅無償勞動,還自己掏錢資助建設。他們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讀書讀報,開展多種娛樂活動。還規定:會員生病,協會派人送禮品探望;會員亡故,送橫幅和挽幛,參與送喪。還設有調解組,調解家庭糾紛。每年評選優秀會員、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婦和好兒子,並給予獎勵。老年協會活動室成了全村的娛樂中心和新聞中心,吸引著全村的老年人。

安徽省歙縣紹濂鄉嶺口村

嶺口村位於安徽省歙縣紹濂鄉,全村共有12個村民組,446戶,總人口1930人,黨員數43人,上年度人均總產值2836元。
項林英養豬場是坐落該村,是“雙培雙帶”示範基地,也是紹濂鄉首個民兵科技養殖示範基地,由嶺口村村委會主任畢延風籌資興辦。該基地占地1800平方米,總投資60萬元,養殖生豬1400餘頭,年產值200餘萬元,年利潤30萬元。畢延風還扶持了該村及周邊村莊農戶建起養豬場8個,平均年出欄生豬500頭,帶領周邊民眾致富。在其帶領下,嶺口村成為名副其實的“養豬村”,民眾依靠生豬養殖業走上小康之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