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城廟
平原地區多水災,崧廈獨特的地理環境更使其飽受風潮之苦比他處尤甚,勇敢的人民在與大自然抗爭的同時也期望於老天的庇佑,因而崧廈地區多神廟。崧城廟、五龍廟、蔡林廟、護國王殿、張神殿等一個接一個,本地異地的各方神祗在裊裊香火、徐徐鐘聲中接受世人的頂禮膜拜,以期佑保一方平安和興旺。每一個神廟都有一個美麗傳說,老百姓也口口相傳其所奉祀的神祗是如何的顯應昭著,有的甚至上達天聽,封贈有加,享受地方春秋兩季大祀,在崧廈地區享有盛名的當首推崧城廟。
崧城廟,虞北第一古廟。東晉隆安三年,孫恩起義,回響者眾,百姓倉皇流離,東南震恐。袁崧奉命沿海防恩,次年以身殉國,百姓感其恩德,立廟祀之。民間尊其為“大王菩薩”,每年演戲酬神,香火極盛,是崧鎮百姓心中的地方保護神。但是關於這位尊神的殉難,民間的傳說卻讓人費解,言其與孫恩作戰時,意欲遁逃,不料一箭射來正中後心而斃,此時軍中侍將激中生智,將箭從後背拔出,改由從胸前插入,造成袁崧揮軍前進而中箭的假象,當地留有“拔箭橋”等地名,這樣傳說實是讓人匪夷所思,不知是因事而名橋還是因橋而附事,想來也無從考證。順治初年,有土寇哨據海上,隨潮出沒,掠餘姚犯上虞,來勢洶洶。時鄉賢俞得鯤、章振宇等率百姓奮起抗擊以保鄉井,雙方激戰之時,忽然風沙四起,遮天敝日,隱隱半空中出現一個金盔絳袍的神人揮劍長驅,飆飛電擊,賊人大創,余皆呼“崧城爺爺饒命”而遁,不敢來犯。康熙初,三藩作亂,沿海乘機哨聚,百姓多避入崧鎮,賊人久涎崧鎮繁華而意欲來犯,而鄉民早己做好了防禦戒嚴。一天月夜,後海萬籟俱寂,只有海風呼呼吹過蘆葦發出沙沙的響聲,群寇悄悄的上岸了,乘著月色很快的逼近崧鎮,忽然一個金盔絳袍的神人攔住去路,群賊大驚,嚇的膽落鼠竄,落荒而跳,崧鎮無恙。後有鄉民從賊人那裡逃逸回來言及此事,百姓莫不驚異,崧城廟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更高了,香火也就更旺了,有了“大王菩薩”的庇佑,從此贏得了“只亂天下、不亂崧廈”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