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崧廈,地處寧紹平原北部,位於杭州灣南岸,是虞北地區的中心城鎮,全國聞名的“中國傘城”,素有“只亂天下,不亂崧廈”之美稱。全鎮面積84.8平方公里,轄38個行政村和3個社區,人口11萬,是上虞市人口第一大鎮。1998年2月,崧廈被列入浙江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2001年又被列入浙江省中心鎮,2002年10月被中國輕工聯合會命名為“中國傘城”,2003年被上虞市委、市政府列為上虞城市“副中心”,2004年,崧廈列紹興市工業經濟綜合實力二十五強第22位,列浙江省百強鎮第59位,同時躋身全國千強鎮之列,位列第258位,位居上虞市首位。崧廈建鎮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1600年以前的東晉。時任吳郡內史的袁山松兼轄崧廈,因抗流寇戰死沙場,乃建袁公祠以紀之,並稱其所築之城為“嵩城”。後又改稱嵩下市、嵩城市、嵩鎮、嵩廈街,至1936年,《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中記載為崧廈鎮,一直沿用至今。古老的崧廈,有著深厚的歷史印記,與歷史的源遠流長相映照的是,崧廈歷朝以來人才濟濟,名人輩出。崧廈既得越地文化之薰染,又有崧廈人獨特稟賦,兩者悄然合一,自是代有人出。宋時俞氏三相;明時有俞廷玉與子通海、通源、通淵,皆為明之大將,建奇功、封都侯,又俞大猷為明抗倭名將;清時工商業家連仲愚興水利、濟鄉鄰,夏同善進士出身,升任尚書,號稱“青天”;現代有教育家夏丏尊,地理學家屠思聰,革命志士嚴紅珠、章輔;當代則有兒童文學作家金近,原中國奧委會主席何振梁。
崧廈,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是虞北地區23萬人口的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崧廈東接滬杭甬高速公路,329國道又沿鎮南而過,杭甬運河貫通東西,蕭甬鐵路、104國道、上三高速近在咫尺,行車至寧波北侖港和杭州蕭山機場僅50分鐘車程。正在規劃建設中的紹興跨海大橋南北大通道縱貫全境,不久,經杭甬高速、上三高速至國際大都市上海的車流將在崧廈的土地上穿梭不息。
自晉以前,崧廈原是荒蕪的海域,但世代崧廈人與海爭地不息。歷代崧廈人秉承先人戰天鬥地、自強不息的精神,抗外敵,精耕種,共同建設美好家園,構築了一道風景。改革開放以來,勤勞智慧的崧廈人審時度勢,面對機遇與挑戰,敢於“吃螃蟹”,開拓新領域,通過自己的吃苦耐勞,以風雨無阻的勁頭,曝日淋雨的毅力撐起了傘業、建築兩大行業。在中國傘業市場中,崧廈製造的傘件已是“四分天下有其一”,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傘城”;建築行業同樣業績驚人,從沿海大都市到西部重鎮,從國內到國際,崧廈人精心打造城市樓宇,為“建築之鄉”增光添彩。
古老而年輕的崧廈,以其淳樸的鄉土民風及優越的投資環境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投資者。省級傘業工業專業區更是呈現出勃勃生機,在不斷壯大傘業塊狀經濟的同時,造福著崧廈人民。總投資8億元的“中國傘城商業廣場”,是浙江大型多功能複合式現代商務基地,囊括了主題式商鋪、產權式酒店公寓、大型超市以及服務休閒連鎖等多種業態,全方位服務杭州灣、華東乃至全國市場。崧廈正成為全國傘品研發、品牌集聚、銷售匯集的中心。
崧廈鎮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協調發展,1999年被命名為省級教育強鎮,2006年被命名為省級體育強鎮,2007年創建成紹興市文化示範鎮和生態鎮。鎮域內現有省級重點中學、省示範國中各1所,省農村示範國小2所,紹興市農村示範國小3所。鎮內還有50多年歷史的上虞市第二人民醫院,政法、工商、財稅、金融、保險等辦事處及站所一應俱全,有力保障全鎮經濟社會健康和諧發展。深入開展十大“平安建設”系列活動,連續幾年被上級評為平安建設先進集體。計畫生育實現優質服務,人口自然增長率年均控制在2‰以內,被紹興市評為“十五”期間計生工作先進集體。慈善公益事業不斷推進發展,現有公益基金11個,總額達4800萬元,涉及教育、文化、治安、養老、殘疾人、外來務工人員、計畫生育、婦幼發展等多個方面,年均發放救助獎勵款100餘萬元。
在新的時期、新的形勢下,11萬崧廈人充滿激情,在“崧廈精神”的感召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創業中,用行動印證著“崧廈精神”,用行動拓展著“崧廈精神”,用行動書寫著新時期下的“崧廈精神”,披荊斬棘,奏響發展的主鏇律,共同謀求崧廈經濟社會全面快速發展。
歷史沿革
崧廈鎮古稱嵩下市。據《上虞縣誌》與《崧廈志》記載,晉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吳國內史左將軍袁崧為御孫恩築城,次年袁崧兵敗殉職,後人為紀念袁崧,稱其所築之城為“嵩城”,並為其建造忠介袁公祠。後嵩城及袁公祠年久廢棄。宋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里人重建袁公祠於現址。祠北有街名嵩下市(見明倪元璐嵩城廟碑記)。袁公祠俗稱嵩城廟,解放前後一直稱為崧城廟。清朝以後的地方志中嵩下市逐漸改為嵩城市、嵩鎮、嵩廈街、松廈鎮、崧廈鎮等字樣。1936年版的《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中記載為崧廈鎮,至解放初已不見有別名出現,統一稱為崧廈鎮。崧廈於1949年5月解放,6月建立紅色政權崧廈鎮人民政府。1956年5月改組為鎮人民委員會,1958年為崧廈人民公社城鎮大隊(不久即改為城鎮管理區),1959年恢復鎮人民委員會,1961年又與崧廈公社合併成立崧廈鎮人民公社,1965年與崧廈公社分開,恢復崧廈鎮人民委員會,1968年改稱崧廈鎮革命委員會,1981年恢復崧廈鎮人民政府。1992年4月撤區並鄉擴鎮,原聯豐鄉、華鎮鄉、新建鄉、崧廈鎮合併,重新組建崧廈鎮人民政府。2001年11月,根據市委,市府的區域調整規劃,又將瀝東鎮的四埠片、三聯片(即原四埠鄉、三聯鄉)劃給崧廈管轄。現今的崧廈鎮範圍,實際就是原來的一鎮五鄉。
行政區劃
面積:80平方千米 人口:11萬人 代碼:330682113 郵編:312365
現轄3個社區、38個行政村:祝家街社區、顧家弄社區、躍進橋社區、行政村:章家村、呂家埠村、雀嘴村、蔡林村、新下湖村、嚴巷頭村、西華村、陸家村、共何村、前莊村、時華村、丁澤村、潘韓村、聯勝村、東上湖村、三華村、雙埠村、金中村、廟川村、新光村、杭郭村、舜源村、任謝村、東凌湖村、祝溫村、章黎村、萬湖村、黃家堰村、港聯村、楊凌湖村、內五甲村、外五甲村、聯海村、聯塘村、勤聯村、寺前村、福海村、三友村。鎮政府駐傘城大道。
2003年底,轄97個村(居)委會,人口108881人,面積42平方千米。
2006年4月18日,上虞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崧廈鎮行政村規模的批覆》(虞政發[2006]12號),同意崧廈鎮的行政村由97個調整為38個:撤銷章家街村、聯興村、章家村、臨江村,合併設立章家村,村委會駐原臨江村內;撤銷裕豐村、西家村、新塘村、趙村村、東家村,合併設立呂家埠村,村委會駐原西家村內;撤銷星旗村、長豐村、東進村、常青村、長征村、海豐村、朝陽村、海塗村、海勝村,合併設立雀嘴村,村委會駐原新建鄉政府內;撤銷蔡東村、蔡興村、美滿村、漁業村,合併設立蔡林村,村委會駐原蔡東村內;撤銷下湖村、老樓屋村、金馮劉村,合併設立新下湖村,村委會駐原下湖村;撤銷偉民村、唐嘉橋村、嚴巷頭村、朱家村,合併設立嚴巷頭村,村委會駐原偉明村內;撤銷西華村、群力村、新華村、共建村,合併設立西華村,村委會駐原西華村內;撤銷陸一村、陸二村、陸三村,合併設立陸家村,村委會駐原陸三村內;撤銷何家村、西洋湖村、大江村,合併設立共何村,村委會駐原何家村內;撤銷湯家埠村、五龍廟村、前莊村,合併設立前莊村,村委會駐原湯家埠村內;撤銷三朋橋村、東華村、裴家村,合併設立時華村,村委會駐原三朋橋村內;撤銷丁家埠村、華澤村,合併設立丁澤村,村委會駐原丁澤國小內。撤銷韓家村、潘家村,合併設立潘韓村,村委會駐原韓家村內;撤銷張湖村、曹江村,合併設立聯勝村,村委會駐原張湖村內;撤銷上湖村、東湖村,合併設立東上湖村,村委會駐原東湖村內;撤銷蒲家村、友愛村、紅旗村,合併設立三華村,村委會駐原友愛村內;撤銷浙海村、勤儉村、沈家村,合併設立雙埠村,村委會駐原浙海村內;撤銷達浦村、鍾家村,合併設立金中村,村委會駐原鐘家村內;撤銷廟下村、川下村,合併設立廟川村,村委會駐原廟下村內;撤銷喻光村、鎮中村、先鋒村,合併設立新光村,村委會駐原喻光村內;撤銷郭家村、杭家村,合併設立杭郭村,村委會駐原杭家村內;撤銷官楊村、宅陽村、大塢村,合併設立舜源村,村委會駐原官楊村內;撤銷塗謝村、滁莊村,合併設立任謝村,村委會駐原塗謝村內;撤銷後凌湖村、東聯村,合併設立東凌湖村,村委會駐原後凌湖村內;撤銷祝馬村、後桑村、溫涇村,合併設立祝溫村,村委會駐原祝馬村內;撤銷黎興村、章家瀝村,合併設立章黎村,村委會駐原章家瀝村內;撤銷萬豐村、湖光村,合併設立萬湖村,村委會駐原萬豐村內;撤銷黃家堰村、三興村,合併設立黃家堰村,村委會駐原三興村內;撤銷前朱村、下洋村,合併設立港聯村,村委會駐原前朱村內;撤銷前凌湖村、楊家橋村,合併設立楊凌湖村,村委會駐原前凌湖村內;撤銷內五甲村、曙興村,合併設立內五甲村,村委會駐原曙興村內;外五甲村、聯海村、聯塘村、勤聯村、寺前村、福海村、三友村等7個行政村暫不作調整,維持原狀。?
經濟產業
崧廈鎮已形成傘業、建築、冶煉、電器等四大支柱產業,產值億元以上企業14家,規模以上企業73家。全鎮現有省級名牌產品3隻、省著名商標4隻、紹興市名牌產品7隻、紹興市著名商標7隻及國家免檢產品3隻。傘業塊狀經濟作為特色產業,現有傘件企業1200多家,傘業特色村18個,從業人員4萬餘人,年產各類成品傘5億把。2007年,傘業產值超50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62.2%,在中國傘業市場中,崧廈製造的傘件已是“四分天下有其一”。建築業整體實力強勁,全鎮現有建築特級企業2家,一級企業1家,從業人員近萬人。2007年實現建安產值115億元,占上虞市的五分之一強。
人文藝術
崧廈鎮不僅經濟繁榮興旺,而且文化建設成果豐富,已成功創建為紹興市文化建設示範鄉鎮、浙江省東海明珠文化工程。鎮內共有214隻文化項目列入上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其中4隻被列入紹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崧廈霉千張、蔡林烏金紙兩隻項目正在申報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呂家埠背敲
·章家耙棒會
·蔡林烏金紙
·崧廈霉千張
著名人物
何振梁
金近
屠思聰
夏丏尊
連仲愚
袁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