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門旺沖村

崖門旺沖村

崖門旺沖村是廣東省新會市革命老區之一,經歷了社會主義60年的建設,旺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戰場今成文化村、文明村。村文化中心設有圖書室、抗日教育史室,村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

基本信息

崖門旺沖村

崖門旺沖村是廣東省新會市革命老區之一,經歷了抗戰的風雨,經歷了社會主義60年的建設,旺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戰場今成文化村、文明村。在旺沖村口,記者看到了5座碉樓像無畏的戰士守候著曾經的烽火戰場,其中3座是青磚構建,兩座是黃泥沙構建。記者現場:“各位,現在在我身後的就是旺沖村的碉樓,我們仍然可以清晰地看見在外牆的子彈洞,可想當年的戰爭是多么的激烈,現在戰爭的年代雖然已經過去了,可它仍然在這裡守護著旺沖村。”旺沖村的陳公祠,是當年黨組織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的地點之一。據旺沖村原支書陳宇清、旺沖通訊編委楊榮超介紹,1938年秋,共產黨員陳華鉅、李鳴夫婦,從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返回新會。受中共新會縣黨組織的派遣,回到自己的家鄉旺沖村,成立了“旺沖青年抗日先鋒隊”和“婦女抗敵後援會”,組織村民投入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旺沖通訊編委楊榮超:“這裡是永茂陳公祠,在解放前為了革命把這公祠辦了圖強國小,當時派參加延安抗日大學回來的陳華巨同志來這工作,還當這學校的校長,當時以學校為據點,以前聽其叔說白旗紅心,當時我還不知道什麼是白旗紅心,其實當時掛名是為國民黨服務,實際為地下黨工作。”抗戰時期,在旺沖抗日自衛隊與日軍的一次戰鬥中,陳華鉅、陳禮泉等旺沖6位優秀青年為國家獻出寶貴的生命。新中國成立後,他們都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其英名銘刻在鳳山上的崖西革命烈士紀念碑上。 昔日戰場今成文化村、文明村。如今,旺沖村加強自身基礎建設,村民素質逐步得到提高,先後榮獲江門市和新會區標兵文明村、江門市衛生村等榮譽稱號。近年來,旺沖村積極發展生產,農民收入逐步提高。村委會整治了350畝魚塘,實現通水、通電、通路,改善生產條件,實現了魚蝦滿塘,果樹滿山,金稻飄香,集體經濟日益壯大。記者現場:“這裡是旺沖村的‘愛心公園’,在建國60年裡,旺沖村積極發展,人民收入逐步提升,村里更建起了文化中心等設施,昔日的戰場現在變成了文化村。”旺沖村得到華僑、港澳同胞和外出鄉親的支持,多方籌集建設資金200多萬元,用來修村道,建公園、涼亭等,村文化中心設有圖書室、抗日教育史室,村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