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湖南崖三面環山,一面鄰湖。三面環山簡稱“三山”,即城東東山嶺,海拔89米;城西西山嶺,海拔70米;城南南山,也稱石猴山,海拔120米。三山連綿幾十里,但山上植被稀疏,只有“旱蓮”可以生長。三山蘊藏著豐富的鐵礦石。1958年,中國掀起了大躍進大煉鋼鐵的高潮,政府組織了萬人礦山開採大軍,三年時間,三山礦石被開採殆盡。鐵礦石主要供應傅莊鋼鐵廠和臨沂鋼鐵廠。開採後的三山滿山坑坑窪窪。
1965年以後,政府組織在三山鐵礦石渣上栽植了洋槐樹以改善生態環境,鐵礦石渣正適應洋槐的生長,十年後,三山槐樹生長良好,綠樹成林。每年洋槐花盛開季節,鳥語花香,遊人如織。豐富的槐花資源亦讓此地成了優質蜂蜜的生產基地,三山呈現出一派秀麗的景色。
人文古蹟
宋朝將軍墓
在南山東北方向500米處有一宋朝將軍的陵墓,墓主人是馳騁疆場的一位戰將,出征時途經此地病死,時值炎夏,御旨就地厚葬。陵墓前有一墓碑,陵墓正北百米處建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四柱三門石牌坊,拾階而上北行50米,矗立著高10米、粗圍二人合抱、東西相距10米的兩根八棱石柱,石柱上分別蹲坐著精刻細雕、栩栩如生的朝天吼(石猴子),面對泥沱湖湖台方向。陵墓、墓碑、石門、石柱、石猴渾然一體,均建在一條中軸線上。可惜這座陵墓及墓碑、石門、石柱、石猴均在文革期間被毀壞。
古道
在南山腳下將軍陵墓北有一條東西大路,當年朱陳、湖南崖等地產的黑瓷以及山里果品等物資東輸日照嵐山、江蘇贛榆、東海等地,再回頭運回港口的海貨、食鹽等海產品,都要必經此路。每天路上牲畜馱、人推、車拉、肩挑,川流不息,一派繁忙景象。
三山古蹟
三山周邊當年古蹟甚多,如朱陳的寶泉寺、村南的土地廟、村東響馬嶺的窯神廟、八塊石村的娘娘廟、湖南崖的火神廟、崔莊的青龍寺與崔鶯鶯墳、朱隆的興隆寺等,每年廟會香火甚旺。現在尚有崔莊廟會、八塊石廟會沿襲至今。還有雙月湖湖台、乾隆南巡觀湖處、東北嶺的石牛角,遠離山湖的乾隆南巡駐紮地——黃土埝皇營行宮等古蹟,這些古蹟,歷史上幾經戰亂,多數現已經蕩然無存。
在1958年以前,整個湖南崖村外圍依然保存著較為完好的歷經明、清和民國時期修建並反覆加固的青石圍牆。清末民初,高大的圍牆內村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周家餚肉李家粥,付家燒餅吃滿城。錢家高掌饅頭數第一,還有周家香燒雞。李家何家雜貨去趕集,黃家百貨品種齊……”村內商業繁榮,湖南崖村也因此成為當地一座遠近聞名的“鄉村古堡”。
古堡
湖南崖村古堡內,五條主要幹道縱橫交錯,此外還有以姓氏命名的錢家巷、田家巷、房家巷、徐家巷等街巷貫穿其中。
南門裡,南北大街南側是錢家大院,該處宅院系湖南崖村內較為繁華的獨院建築,素有“城中城”之說。錢家大院由青石壘砌、石灰填縫圈起的圍牆圍建而成,異常堅固,分西哨門、北哨門兩處大門。
景觀美食
雙月湖東起響馬嶺,西至餘糧河,北起大白莊,南至湖南崖,方圓數十里,湖水匯集經餘糧河流入南涑河。據《沂州志》載:湖心偏南,有一大石灰石溶岩旋窩為潭,水深九丈,水深而險,稱之為“老龍潭”。湖水偏北有一圓洲,名為湖台,月夜泛舟,洲上香風襲來,花氣拂人,宛如仙境。
相傳晉代琅琊王曾在此築建亭台水榭,闢為避暑之處,歷代官府設王祥、王覽和王羲之祭田於台上,免徵稅賦。泛舟湖中,月到天心,深望湖底,風來水面,魚躍鳥飛,漁歌互答,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令人心曠神怡,如入廣寒宮深處。
雙月湖盛產豌豆,小麥和豌豆相間種植。豌豆收割的季節,湖南崖村家家戶戶做涼粉。只見,村民們用石磨把豌豆磨成粉漿,用紗布過濾漿液。細潤的豌豆漿放在鍋里熬成漿糊,倒入涼水中,冷熱交替之間,水是水,涼粉是涼粉。與近些年名聲鵲起的湖南崖炒雞相比,涼粉才是這裡地地道道的名吃。刀切下去,細長的涼粉拌入自家磨製的芝麻鹽,攪上蒜泥,入口潤滑鮮美。
村級經濟
上世紀四十年代中期,縱觀湖南崖村,商貿發達,各家幾乎都有一項賴以生存的營生手段。湖南崖村一時間商業繁榮,經濟發達,熱鬧非凡。
從村東響馬嶺到村西黃家沖,南到天河,北到湖南崖,這個範圍內地下80公分左右便可挖到可燒制陶器的黃土,這層黃土地下厚度在六到十公分不等。黃土層往下便是煤灰層,再往下就是臭煤,煤層足有半米厚。村民們利用黃土燒陶瓷,挖煤窯賣炭,日子過得比較富裕。
村西蠍子山至東嶺,以及石猴山等地,該地界涉及朱陳、湖西崖、八塊石、韋姜屯等村莊,在這一區域範圍內盛產鐵礦石、鋁礬土。1958年,大煉鋼鐵時期,鐵礦石和鋁礬土被大量挖掘。後來,這些山林被村民們重新栽種上了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