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子石

崖子石

崖子石由三座高峰組成,山勢雄偉,氣勢磅礴,峰中有谷,谷中有峰,奇峰林立。崖子石主峰1757米,在第二、三高峰間,雙峰相對直插雲天,渾然而成雄偉天門,號稱“東天門”。

簡介

相傳玉皇大帝每遣使者到人間主事,都要從這道東天門出天庭方能下凡。又傳這裡還是東青帝、南赤帝、西白帝、北黑帝和五龍大會集合之處。遊人遠遠仰望,只見雙峰突兀挺立,矯矯不群,顯得超逸挺拔。攀至‘門”下,抬頭仰視,更是驚心動魄。只見兩面都是茫茫絕壁,高達300多米,活似兩道巨大天門自霄漢垂下;二門相距30餘米,窄處僅10米,兩面絕崖上,峭石嶄立,如獠牙,如劍戟;蒼勁的懸松倒掛,似猛虎躍下,似盤蛇欲騰。人門內攀行,天空只露出條細線,冷風嗖嗖,寒氣逼人,舉首望一眼“天門’那森嚴之威,叫人簡直喘不過氣來似覺得天窟窿里落下來萬山壓頂,真令人心驚肉跳。

從“門”背登臨峰巔,只見在直伸雲際的峭石上,一條幽徑如一線天梯,似雲繞峰,若斷若續,似實似虛,更顯得它高不可攀,神秘莫測。緣這“百步雲梯”而上,頓見一大片綠油油的高山草甸,龍鬚草絲長如發,細如絨毛,人臥其上,如躺棉絮,與藍天白雲細語,其樂融融;又有山頂箭竹墨綠髮亮,如織錦緞;高山杜鵑俏麗多姿,似錦上添花。峰頂有“五龍大帝”神壇。屹立“第一險”絕崖處,“天門”勝景更是歷歷在目,頓覺天人合一,踏碎峰上雲,回首鳥道低,舉目眾山小,仿佛人與天相接,頓時兩肋生風,煙雲瀰漫,飄飄欲仙。俯瞰峽谷,危崖萬丈,腳邊絕壁如刀斧削過般,雲飄霧繞,高深莫測,又令人膽寒心跳,手掌捏汗。再昂首環顧四周,見那一個接一個的山峰,一條連著一條的巨壑,都象洪峰一般洶湧,象海浪一樣排空,直奔遊人心間,令人豪氣沖天。真是“無限風光在險峰”,給人那種快慰,不知有多美妙。

獨擎蒼穹──金鞭神柱

東天門南面,靠著奇麗的崖子石主峰,中間是一片布滿怪石峭壁的大峽谷,稱金鞭大峽谷。立在峽谷入口處,人都不禁要倒抽幾口冷氣。兩面的陡峭絕壁依成茫茫之勢,仿佛是片立起的大荒原,壁頂尖峰林立,似是歐式古城堡上的塔林,望去極為壯觀。峽谷上下,奇峰怪石綴滿其間,令人眼花緣亂。上端是座20米高的石峰,四面稜角分明,極

崖子石

似一頭大象在緩緩前行,稱象鼻山。象鼻下面,也有座石塊壘成的四層山神龕,已不知是什麼年代的了。下去約百米,更見一座巨石以沖天之勢矗立峽谷間,高有110米,直徑10餘米,上方下圓,頂端略尖,石壁平整如創,縫間翠林點綴,望去就像一根石鞭揚起,又如一道擎天石柱,令人驚詫不已。這就是有名的“金鞭神柱”,“金鞭大峽谷”之名也因其而來。金鞭神柱雖不及兩面的險峰高,卻似欲與兩面的百丈峭壁競奇爭雄,以其剛勁激越的奇異造型獨領風騷,成為莽山奇山怪石中的代表作。在2001年全國第一次發行的以地方風光作為信封郵資圖案中,莽山金鞭神柱作為其中6幅風光之一,“金鞭”揚在了神州的廣袤大地上。

金鞭神柱旁邊,又有栩栩如生的“八戒拜山”,風姿綽約的“十二金釵”,以及“仙猴探海”、“金牛望天”、“試劍石”等等。可以說,每一塊巧石,每一座峭壁,都展示著一個瑰麗無比的神奇的世界。

畫景天成──崖子石峰林

從東天門“第一險”處西下,便來到天台山腰的“中南第二險”。從這裡北望,但見百丈深淵下3000餘畝的大峽谷中,又是一片石林險峰之奇異世界。這裡是莽山的又一勝景處,是奇險幻絕峰林的集中觀賞地。千姿百態的石筍、石柱疏密有致,爭奇斗俏;一座座直立的岩峰如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漢,競比神韻。俯仰皆成故事,橫側都是奇觀,猶如一個魔幻之城的輪廓。

首先跳入眼帘的是一座200米高的石柱上,蹲著塊巧石形如朝天神龜,舉頭張望雲天,似乎正欲爬上前方高聳雲霄的“第一險”去淇狀令人嘆絕。朝天龜旁,一簇石蓮花座正中,托起一座約250米高的石柱,底大頂小,形如一支巨筆,頂端是棵蒼翠的參天古松,在蒼穹中生動再現出真真切切的“妙筆生花”奇景。與其毗鄰,陡然矗起座櫛比鱗次、層層分明的300米高巨石峰,正面造型恰似古樸秀美的上海國際飯店,峰頂處的一根根石柱,則如緬甸式佛寺的寶塔群,極具雄奇瑰麗。離這群峰林不遠,是金鞭大峽谷出口處的另一群峰林。左面是仙掌峰,活象一隻張開伸直了的左手掌,五指分明,拇指權開,連隱隱約約的石縫也極象掌紋。中間的主峰,四面峭壁垂直,頂部樹木繁茂。倚依著主峰的,即是童子峰,如一位大真純樸憨態可掬的兒童在觀賞山景。這兩群峰林間距數百米遠,但從“第二險”處望去,卻正組合成一排,互為映襯,遠近高低各呈特色,共同構成奇壯一景。且移目換景,移步換形,變化無窮。不變的是,在那一道道絕險峭壁上,每處縫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蒼蔥古松挺立,千年矮樹剛勁,各種巨大的天然盆景含花吐葉,搖曳多姿,亭亭如蓋地笑傲蒼穹。整個峽谷猶如奇山怪石峭壁異花博物館,鬼斧神工,天機獨運,令人叫絕。風吹過,一嘯百吟;雲漫開,萬千氣韻;日照下,栩栩生輝;正是一幅蓬萊仙境的寫意畫卷,足可與張家界風光媲美。

這片峽谷峰林彼此保持頭角崢嶸的獨立,誰也不待見誰讓誰,且均是十分神秘所在,以其危崖崩壁,拒絕從猿到人的一切趾印,唯有飛鳥傲然棲息。遊人在崖子石上遠望觀賞,足以撼人心魄。若下到谷底深處環顧四周,定會使人覺得好象被拋入了萬丈深淵裡,又有在夢中墜下天河之感。在此遊覽,既能觀景又能練膽,還可任思緒飛揚,向著神秘,張開想像的翅膀。

峰巒鬥奇──雷公嶺

雷公嶺實際上也是崖子石峰林群範圍里,但因其是數峰成一嶺,又有別於峽谷中的峰林。從“第一險”或“第二險”處眺望,都可見到崖子石峰林峽谷西面的盡頭,一條巍武大山橫空而立,托起七座山峰顯得非常特別,峰尖如刀尖、斧口、利齒,競比異態,似琅玡交錯,奇險無比,瑰麗無比。那就是雷公嶺,因其峰勢猙獰,有如雷霆天威,令人望而生畏。當地又叫七星落地山峰,相傳盤古開天地之前,天上原有南斗七星,與北斗七星相對輝映,天地卻因此混飩,難分南北。後來盤古新造天地,便把南斗七星摘了,只留北斗七星用指北方,南斗七星便落在了這裡,其星尖稜角,仍然顯露,直刺天空。從崖子石高處望下,只見七峰極扁,猶如一堵殘牆,奇險之處頗多,山峰特別陡峭,一峰更比一峰峻;幾座峰尖均傾斜欲倒,其狀怪如惡魔張嘴,盡顯陰森恐怖,其勢令人不寒而顫。嶺中怪石巧布,溪流俏麗,景色分外迷人。整條雷公嶺,只可遠望觀賞,不可攀緣上嶺,尚有許多神秘景點,定能令人大飽眼福。雷公嶺下,是湘粵間“三江分流”處,即長樂水、遼水、乳源河的源頭處。三江各奔前程,繞過千山萬水,最後又匯注北江。遊人可從溶家洞森林公園直達雷公嶺,也可以從崖子石下的峰林峽谷旁前往探險,沿途可盡情欣賞峰林大峽谷的景觀奇趣。

撲朔迷離──回龍寺

東天門西面的天台山,又名崖子石八寶山,是崖子石三座高峰之一。它形似兩條巨龍飛奔而來,險峻的東大門,活象龍的雙角並立,天台山則神似龍額。起伏的山坡,青翠的古樹,在山風中活象龍鱗在擺舞。雙龍戲珠處,就是有著撲朔迷離傳說的回龍寺。回龍寺海拔1600米,座落在巨龍的鼻樑上,背靠崖子石主峰,北臨崖子石峰林,西、南陡聳。舉望四周,山高境回,幽林別致,懸崖陡壁,深坑百丈,位據天險,視野壯闊,風光秀麗,真謂“納天地之元氣。吸日月之精華”之所在地。高高山頸有泓清泉,以前淌在回龍寺前成一碧池,真勝仙山瑤池,使人心領神會“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之意境。傳說這裡是南海觀音召集各路神仙的聚會處,天神降旨,雙龍會舞,就會靈氣十足,乾坤分明。周邊百姓都深信這裡有異常的靈氣。據說古時有位少女上山祭神,下山時路見一中暑昏倒的挑夫,便好心相救,繼而互相愛慕。歡樂過後,挑夫不勝酷暑,暴死山頸,山中螞蟻齊出,背土堆墳。後來少女生下一子,異常聰敏,龍榜折桂,狀元及第。天子欲招附馬,派人查其祖墳,幾經波折,最後尋來此地,即為此山龍騰瑞氣所嘆服、傾倒,遂由大子賜立廟宇。從如今仍散落在周圍的殘碑上發現,回龍寺原叫觀音寺,早在2200年前的漢高祖時期就已占據這片風景勝地,以後又歷經數次修建,廟宇頗有氣派,成為雄據名山的佛教聖地。相傳闖王李自成在莽山兵敗後就是在此出家,號稱“奉天和尚”。但這位曾坐過龍椅的英雄,莽山再起回復龍位的壯志未改,因而將“觀音寺”改為“回龍寺”。方圓數百里更視此為靈驗寶地,歷來香火鼎盛。

對於李自成本人最後是否歸屬莽山,這個謎已吸來不少專家學者尋蹤考證。但有一頁使莽山引以為自豪的千真萬確史實是,1928年初,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餘部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鎮壓,經乳源縣梅花楊家寨,於1月4日轉戰到了莽山。就是在李自成起義軍堅持最後鬥爭之地,朱德重整旗鼓,謀劃湘南起義。而朱德與宜章縣委及胡少海等人第一次謀劃智取宜章步驟的會議,就是在崖子石峰林側的回龍寺里開的。據說會後寺里方丈執意要為朱德預卜前程,卦語正是“馬到成功”。隨後,朱德從這裡率部出發直取宜章,勝利揭開了震驚神州的湘南起義序幕。正是以這支隊伍為中堅,後來發展壯大成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的威武之師。當地百姓因而又把朱德得莽山真龍靈氣之說傳得神乎其神。耐人尋味的是,1949年春,當毛澤東、朱德等開國領袖們告別農村開赴北京時,又正是特地以李自成功成卻覆滅的歷史來自厲,自喻是進京去“趕考”。神秘莽山甚有幸哉,與李自成、與中國共產黨人竟有如此割不斷的歷史機緣!

原回龍寺已在1930年毀於匪患。廟宇荒寞,卻仍有人常往高攀燒香,直到前些年,周圍百姓才在原址恢復。寺的規模雖比原來小,但在1993年又出現了老尼姑仙逝後肉身二年不腐的曠世奇聞,曾一度轟動四方,給靈異名山更增了幾許神秘色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