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簡介
1945年秋,張玉山經李道村李國儒介紹入黨,1947年2月建立村黨支部,張錫三任書記,同時建立了村政權和群團組織,解放戰爭時期,全村人民在土改、反霸、參戰支前等各項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貢獻,全村45人參軍、參乾,張玉連兄弟三人一起參軍,“一門三英雄”在老七區傳為美談。建國後,該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1957年打漁張工程結束後全村人民興修水利,引黃灌溉,使4000畝荒鹼地變為中產田,1979年實現電力化,全村戶戶電燈照明,該村重視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開發藕塘150畝,當年藕、魚收入15萬餘元,受到惠民地委的表彰。1982年土地實行聯產承包,村民奮戰三個冬春動用土方100多萬方實現林、路、溝、渠四配套,土地逐年成為高產穩產田,1986年投資20多萬元建成占地20畝、校舍30間的“六配套”學校,1988年實行新農村規劃,75%的農戶住上了石基磚瓦房,90%的農戶有了電視機,並鋪設了柏油路。全村有三輪車15輛,農用12馬力拖拉機30餘輛,大牲畜430頭,豬、羊1800頭(只)。1994年人均占有糧食700公斤,人均收入1157元。1995年安裝了電話,1998年新打吃水井,修建了水塔,實現了自來水管戶戶通,24小時長期有水,2000年修建了揚水站,2001年修建了本村幼稚園,2005年投資10萬元對已廢棄的舊水庫進行了改造,改造後可新增耕地面積160餘畝,2006年投資53萬元修建了村內4條東西大街的柏油路,投資30萬元完成了路溝的石頭襯砌,2007年投資5萬元治理了村內東西兩灣,四周栽植了觀賞價值比較高的樹木,投資55萬元完成了兩灣四周及村外環路的硬化,目前對村內的所有大街及道路已全部硬化完成,投資15萬元完成了進村主公路兩邊的花磚鋪設,投資8萬元新建了衛生室,配套了有關的設備,投資8萬餘元裝修了村“兩委”辦公室、小康書屋、文化廣場等。投資3萬餘元在村內修建了11個垃圾池,有專人管理,定期外運,到目前全村有汽車32部、三輪車92輛,農用12馬力以上拖拉機315輛,2006年人均純收入5400元。
村理財小組
崔道村民主理財小組由5人組成,由村民選舉產生,任期3—5年,也可連選連任。
崔道村民主理財小組在本村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參與村民代表議事會議,協助制定我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每月對本村財務收入,支出進行審核和監督,定期監督本村財務公開榜。對本村重大財務支出簽署意見,拒簽不合理開支,有效堵塞不合理開支漏洞。增加了財務公開的透明度,確保我村經濟和社會公益事業健康快速發展。
村委會
崔道村黨支部成員5人,村委會5人,村兩委交叉任職數5人,入黨積極分子2人,後備幹部3人,2004年以來發展黨員3人,2006年人均純收入5400元,村集體積累120萬元。 該村黨支部,村委會在鎮委、鎮府上級有關部門的領導和指導下,先後投資200萬元,對村內大街進行了硬化,襯砌了路邊溝,安裝了路燈,戶戶通上了自來水和有線電視,對村文化大院進行了改擴建,保持街道常年乾淨整潔。黨員幹部引導民眾參與新農村建設,全方位為民眾辦實事、辦好事。村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民生活條件不斷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