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樓村[安徽省靈璧縣朝陽鎮下轄行政村]

崔樓村[安徽省靈璧縣朝陽鎮下轄行政村]

崔樓村,位於安徽省北部,為靈璧縣朝陽鎮下轄行政村。坐落於蘇皖兩省交界處,西距徐州60公里,東距睢寧39公里,南距靈璧55公里,北臨104國道和寧宿徐高速,徐明高速自北向南穿境而過,交通較便捷。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崔樓行政村下轄崔樓、梁莊、均莊三個自然村。

主要領導

(截止到2014年6月)

1黨支部書記梁亮
2黨支部副書記崔德起
3黨支部副書記魯勇
4黨支部委員崔維安
5黨支部委員崔維軍
6經濟合作社主任崔恆
7民兵營長魯家華
8治保主任梁茂恩
9科技主任梁大明
10調解主任崔泗球

地理環境

崔樓地勢平坦開闊,位於淮北平原北部,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境內土質肥沃,水質純淨,水量充足,排灌方便。鎮區北部是黃河故道,盛產小麥、玉米;東部、南部為沙質土壤,適宜瓜、果、花生、棉、桑種植。主導風向為東南、東北風,平均風速為3.29米/秒,年平均降水量900mm,最大日降雨量233mm,汛期為7—9月份,最大降雪深度21cm,年平均氣溫14℃,年日照時數為2390小時,無霜期270天左右,地面平均高程27米左右。常年地下水位3.5米左右,地表為第四紀地層覆蓋,地表多為亞沙土、亞粘土,承載力一般為8-15T/平方米。崔樓村受郯廬明斷裂帶影響,屬地震高裂度區,地震基本裂度為8度。

歷史沿革

崔樓村原為宿縣地區靈璧縣下轄的鄉級行政機構,鄉政府駐地崔樓村,後降為行政村。

社會

由於崔樓在歷史上曾長期處於經濟文化嚴重落後的狀態,過去相當長時期內盜竊現象猖獗,村民之間的矛盾也一直處於激化狀態,打架、鬥毆以及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破壞公共設施的現象也比較頻繁。近些年隨著大量人口外出打工,人地矛盾得到緩解,村民之間關係趨於和諧,但由於大量青年勞動力外出打工,村內有大量的留守老人、婦女和兒童,他們時常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詐欺留守老人,婦女的事件時有發生,甚至出現拐賣兒童的事件。

經濟

崔樓是傳統農業村,支柱產業為農作物種植業。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大豆、花生等;主要經濟作物有蘋果、梨等;農業產業化程度極低,農業機械化水平不高,農業科技普及欠缺,農業生產理念較為落後。

文化

崔樓村位於國家級貧困縣-靈璧縣,經濟發展水平低下導致文化落後,至今仍有一部分村民為文盲,大部分村民為國小和國中文化程度;公共文化設施極度匱乏,村民幾乎無任何娛樂活動;教育水平不高,中國小教學資源不充裕,教師水平較低,教學理念較落後,教學設施不完善。

教育

崔樓中學和崔樓國小位於崔樓村境內,歷史悠久,底蘊豐厚,人才輩出,是學生騰飛的搖籃,教師成長的沃野。學校擁有一支團結、實幹、高素質的具有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曾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有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優秀體育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師們憑著開放的教育思想,領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質,進取的態度,奉獻的精神和踏實的作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學校以“開發潛能、發展個性”為育人理念,從整體改革實驗到差異教育的研究從二級循環活動的嘗試到創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網路環境下教學模式的探索,捕捉著現代教育最敏感的話題,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學校一貫堅持“品牌、質量、服務”的意識,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質量樹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贏得了社會的讚譽,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學校之一。

交通

崔樓境內無大型公路通過,交通閉塞。近年來隨著“村村通”工程的推進,交通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村民出行更加便利。村內有城鄉公共班車,可通往靈璧,徐州等地。村民主要交通工具為機車、電動車、農用運輸車,部分村民擁有小汽車,隨著村民收入的不斷增加,小汽車擁有量在逐年增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