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市余氏典當

崑山市余氏典當

立三堂走進廳堂引人注目的是書有“立三堂”三個字的匾額。 小堂樓第四進小堂樓,樓上是小主人的住房,樓下是個餐廳。 第五進為當庫,相當與於現在的倉庫,當鋪當來的物品均存放在此。

余氏典當余氏典當
余氏典當位於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崑山市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千燈鎮。是始建於明末清初徽商余氏的老宅,千燈人稱它為“典當里”。是華東地區保存最大而且是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有“中國第一當”之稱。
據載,余氏的祖先余愛山在明萬曆年間(1619年)從安徽的休寧縣到千燈吳家橋經商,余氏具經營斂財頭腦,收入頗豐。古時里人稱“吳家橋”為玉溪,並稱余氏為“玉溪余氏”。 通過父子兩代創業,積蓄後成為富翁,並在此建造徽派建築群,沿街設店鋪、當鋪,往裡延伸為住宅等。“余氏典當”是由余愛山的第二代傳人余尚德於清順治年間在千燈鎮上建設的徽派建築群。余宅朝東落西,雙排兩行,建時沿河自東(過街)向西共有7進,現存五進。整個建築群有一明代大廳、五小廳、六幢樓、雙備弄,前後左右構成“亞”字形“走馬樓”,大小房屋120多間,千燈人稱它“迷樓”。典當三面有高牆,可確保財產安全;後面是“更樓”,可為全鎮防盜、防火打“五更”,具有警示功能。
典當典當
余氏典當第一進東為店鋪,四開間門面,經營茶雜山貨,西四開間為典當鋪。第一進是整個典當的頭埭,也是收兌典物的場所。大門內上方是清代特色的磚雕,上面有“積善餘慶”四字,古語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儘管是在封建社會,但余氏家族還是很講究財與人之間的關係,希望自己的家族能多做善事,便能年年有餘,也是對自己家族寄予美好的願望。典當的櫃檯很高,1.8米以上,上面設有欄桿,它的作用主要保護內部情況不為外人所知,櫃檯里有兩位人物的蠟像
朝奉先生與店小二朝奉先生與店小二
,趾高氣揚的是店小二,板著臉的就是朝奉先生了。當典當者遞上物品時,就聽憑當里朝奉先生居高臨下吆喝開價,他說當物值1兩就是1兩,說2兩就是2兩,不能還價,他們一般都會用專業術語,比如:“蟲吃鼠咬,光板無毛,破衣爛襖一件”等。把好的東西說得一文不值,以此來壓低價錢,古時候有“窮死莫去當,屈死莫告狀”之說,上典當的主顧都是窮途末路的人或其他應急者,這是他們面臨經濟破產的時候才來的場所。
過典當側門經一條南備弄右轉來到第二進明廳“立三堂”。 “立三堂”的一條廊非常漂亮,相當於現在的商住房的陽台,它有個美麗的名字叫“海棠軒”
海棠軒海棠軒
,一般軒寬2.5米,但這條軒寬3.5米,足以見此建築規模之大。門上的門聯:“琴操七弦高山流水自有知音良友,疏宗十漸忠言讜論克頃納諫明君”,講的是余氏家族史上眾所周知的二位名人,上聯講的是東周時期有俞伯牙擅長鼓琴,與鍾子期極為友好,鍾子期死後,俞伯牙不再撫琴操鼓,痛世上沒有知音。下聯是講明御史余珊給皇帝提出十次諫議,余珊這種居高威嚴,十疏讜論納諫明君的事跡和俞伯牙遇知音而永不忘情的忠貞感情是俞氏祖先留給後人的典範。
立三堂立三堂
走進廳堂引人注目的是書有“立三堂”三個字的匾額。其實“立三堂”就是這個建築群的全稱。“立三堂”是余愛山的兒子余尚德在清順治年間(1646年)在千燈鎮區建設的徽派建築,距今已有300多年了,“立三堂”就是“立德、立信、立義”,這也是余家做生意的宗旨,儘管余家那時都是從事經商行為,但是他們除了做生意之外還用重金聘請名人志士致力培養子女讀書上進求功名,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三代余國柱和第四代餘震元叔侄二人同進一科舉考場,又同登一榜,第二年余國柱又高中進士,官至刑部主事,任江西吏司郎中。余尚德因兒子高升而受封感慨之餘寫下了這幅對聯“創業固難我祖父克勤克儉,守成匪易爾子孫其慎其謙”用來告誡子孫創業難,守業更難,這也是余家的家訓,祖訓。
第二進與第三進之間有一天井,它的主要作用是採光通風,建築群以“四水歸堂
四水歸堂四水歸堂
”的天井院落為一單元,“四水歸堂”也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俗稱。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數的增加,天井也是可以增加的,這符合徽商崇尚幾代同堂和幾房同堂的習俗,是徽派建築的一大特色。
大堂樓大堂樓
第三進是大堂樓,樓上是主人居住的地方,
樓下就是主人招待貴重客人的廳堂,相當於現在的客廳,裡面的擺設和裝飾透視著主人的財力與好客。這裡的木雕非常精細,由完整的波羅木雕刻的松、竹、梅歲寒三友構成的天罩,兩旁的木雕稱之謂百吉地罩,這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中堂掛的這幅對聯就是餘震元因自己和叔叔余國柱榜上有名,看了爺爺的對聯即揮毫所題了“生平所學唯四字,終身可行有一言”,“唯四字”是指“忠、孝、仁、義”,“有一言”是指先祖的教誨。室內鋪設的地磚,是1646年建這個當鋪存留下來的,已有了300多年的歷史。在靠近後牆處,擺放著案桌,也叫翹頭幾,案桌兩邊的頭是翹起來的,但它是可以自行拆卸的,案桌上放著兩個花瓶就意為平平安安,這些都體現了主人對生活寄託的美好嚮往。
小堂樓小堂樓
第四進小堂樓,樓上是小主人的住房,樓下是個餐廳。餐廳內掛著一幅對聯,上聯是“黃米飯香青菜熟”,下聯是“白頭人老赤心存”。據崑山縣誌有記載,對聯是由二位人物所完成的,上聯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師用餐時所出的,下聯是余氏祖先少時表示對老師的崇敬之情隨口應對的。
第五進為當庫,相當與於現在的倉庫,當鋪當來的物品均存放在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