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上海地區眾多的道教官觀中,上海城隍廟以其歷史悠久、建築宏偉相著稱,在國內外享有盛名。《道教大辭典》上海市老城隍廟坐落於上海市最為繁華的城隍廟旅遊區, 是上海地區重要的道教宮觀,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從明代永樂(1403-1424)到清代道光(1821-1850)上海城隍廟的廟基不斷擴大,宮觀建築不斷增加,最為繁盛時期,總面積達到49.9畝土地,約三萬三千多平方米。作為上海地區重要的道教宮觀,上海城隍廟在“文革”時期,自然也遭受了重大的打擊,神像被毀,廟宇被挪為它用。1994年,隨著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實,上海城隍廟得到恢復,重新成為由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宮觀。2005年,上海城隍廟大殿前廂房的使用權得以歸還,隨即開始了二期修復工程。今天的上海城隍廟,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財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關聖殿、文昌殿九個殿堂,總面積約二千餘平方米。殿堂布局
大殿
大殿正門上懸“城隍廟”匾額,並配以對聯“做個好人心正身安魂夢穩, 行些善事天知地鑒鬼神欽”。大殿內供奉金山神主漢代博陸侯霍光大將軍坐像,左首為文判官,右首為武判官,次為日巡與夜查,日巡、夜查以下為八皂隸。第一對立柱懸有對聯“威靈顯赫護國安邦扶社稷,聖道高明降施甘露救生民”以讚揚城隍神的功績,上懸匾額“牧化黎民”。第二對立柱上懸“刻薄成家難免子孫浪費,姦淫造孽焉能妻女清貞”的對聯以警示世人。城隍廟大殿在明代永樂年間已經存在,當時的上海知縣張守約將供奉金山神主霍光的金山行祠改建為上海城隍廟大殿,殿內依舊供奉金山神主霍光。1924年為火所焚,1926年開始重建,1927年完工,現在所存的大殿即是重建於1926年的城隍廟大殿,為全部鋼筋水泥結構仿古大殿。元辰殿
又稱六十甲子殿。元, 為“善”,元辰,就是指吉利時日的意思。元辰神靈是中國的年歲神靈,與每一位中國人的年運有關。中國古代子以天干地支循環相配由甲子起至癸亥結束,以六十為一周,故也稱六十甲子,後道教以六十甲子配以神名,從而形成了道教元辰信仰。因六十甲子神靈是星神,故也稱太歲神。在民間,指人們把某年在六十元辰中所對應的太歲神稱為當年的值年太歲,本人出生之年的所對應的太歲神稱為本命太歲。信徒禮拜本命太歲,祈求年年平安,吉祥如意的儀式,就稱為順星。慈航殿
慈航殿內供奉眼母娘娘(主治眼疾)、慈航大士(主平安)、天后娘娘(主出海平安)。慈航殿門上懸有對聯“善惡到頭總有報,舉頭三尺有神明”,匾額“慈航普渡”。財神殿
財神殿內供奉文昌帝君(主功名利祿)、關聖帝君(主平安)、財神(主財運)。財神殿門上懸有對聯“生財有道義為先,學海無涯苦做舟”,上懸匾額“福佑眾生”。城隍殿
城隍廟內最後一進殿為城隍殿。城隍殿兩側懸有對聯以讚揚城隍神公正無私“禍福分明此地難通線索,善惡立判須知天道無私”,上懸匾額“威靈顯赫”。殿內另有一幅贊神對聯“天道無私做善降祥預知吉凶禍福,神明有應修功解厄分辨邪正忠奸”橫批“燮理陰陽”。城隍殿中央供奉上海縣城隍神紅臉木雕像,正襟危坐。城隍殿內仿照明代縣衙公堂陳設,儀仗森嚴。
娘娘殿
城隍殿西面為娘娘殿,供奉上海縣城隍神夫人儲氏。父母殿
城隍殿東首為父母殿,殿內供奉上海縣城隍神父母。文昌殿
文昌殿內供奉文昌帝君,左右二童子稱天聾、地啞。關聖殿
關聖殿內供關聖帝君,左右供周倉、關平二位將軍。豫園
上海市老城隍廟,又名豫園(Yu Garden)位於上海老城廂東北部,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南與老城隍廟、豫園商城相連。它是老城廂僅存的明代園林。園內樓閣參差,山石崢嶸,湖光瀲灩,素有“奇秀甲江南”之譽。豫園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原系潘氏私園。豫園始建於一五五九年,距今已有四百餘年歷史。它原是明朝一座私人花園,占地三十餘畝.園內有穗堂、大假假山、鐵獅子、快樓、得月樓、玉玲瓏、積玉水廊、聽濤閣、涵碧樓、內園靜觀大廳、古戲台等亭台樓閣以及假山、池塘等四十餘處古代建築,設計精巧、布局細膩,以清幽秀麗、玲瓏剔透見長,具有小中見大的特點,體現明清兩代南方園林建築藝術的風格,是江南古典園林中的一顆明珠。
清末小刀會起義時,曾以園內點春堂為城北指揮部。豫園歷經興廢,日趨荒圮。解放後,人民政府對豫園進行了大規模修葺,當年景觀大半恢復。全園可分四大景區。豫園內還收藏上百件歷代匾額、碑刻,大都為名家手筆。豫園1959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2月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